“今天的作业:把118页第七题的应用题做在作业本上,明天早上一来就交。”
有如晴天霹雳朝头顶而来,心“扑通、扑通”的在胸膛闹腾得厉害。
晚上,急急忙忙吃了饭,就趴在桌子上了。紧锁着眉头,一副努力思考的样子。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题目却天衣无缝,连一点点破绽都没发现,又是抓耳,又是挠腮。“唉,算了,算了”,一边想,一边扔下手中的笔。
“ 欢,作业做好了没有,我们要出去走走,你去不去?”“当然去。”脱口而出,但一看到课桌上的作业,只好忍痛割爱,“我做好作业,再去找你们好了。”无奈的,继续手边的工作。一边做,一边不停是对自己说:坚持一下,马上就能完成。就这样,坚持了下去。
突然,猛的打了一个噤,不知什么声音把我从这道难题中拉了出来,但硬是装着若无其事的埋头。那怪声越来越清楚,越听越心惊,心里不由的开始恐惧。急忙丢下笔,站起身准备拔腿就跑,转身时,无易间瞟见了慌乱中带到地上的作业本。不由收住了脚,又坐回了原位。
怪声不再响了,周围的一切也都变得安静。就这时,却意外的发现草稿本已不能再涂下去了。咳!反正也累了,趁这个时候休息一下吧!靠在椅子上,习惯地伸了伸懒腰,眨了眨眼睛,感觉浑身酸痛,身子懒的挪,脚也不想抬,上下眼皮开始靠拢,头不由往下垂。一闭上眼,竟看上了老师那严厉带着指责的目光。“激灵”一下清醒了。笔又拿了起来,在纸上擦出“沙、沙、沙……”地声音……
啊!成功了,终于成功了……
无限的喜悦刺激着,浑身酸痛顿消。那本子上的小黑点成了笑眯眼的小音符……
【评语】文章写的是一件学习生活中的小事–做作业。作者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角度–做作业时的心理来写,写出了在厌烦,受干扰的情况下,想放弃最终却坚持下来的过程。文章洋洋洒洒,见其人,听其声,是谁?好像是你、是我、也是他。作者的匠心可见,活现了一个普遍形象。(郑妙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