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动物较少
据省林业厅调查统计,山西省境内共有野生动物439种 (含历史记录种类),大约占全国野生动物物种的20%,动物物种数量并不丰富。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7种,鸟类包括褐马鸡、金雕、虎头海雕等12种,兽类包括金钱豹、梅花鹿、原麝等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4种,鸟类包括猫头鹰、大天鹅、秃鹫等42种,兽类包括猕猴、豺、马鹿等11种,两栖类只有大鲵1种;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7种,鸟类有苍鹭、星头啄木鸟和四声杜鹃等22种,兽类有复齿鼯鼠、豹鼠、刺猬等5种。
另外,在国家向社会公布的54种可商业性经营的野生动物中,山西省已驯养繁殖经营有梅花鹿、马鹿、鸵鸟、银狐、野鸡、鹌鹑、林蛙、蝎子等45种。
太原动物园动物交换科段科长分析指出,山西省境内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相对较多,但珍稀的一级保护动物比较少,并且近亲繁殖现象比较普遍,这使得动物园要经常求助于其他省市的保护区。
10多种动物灭绝
有关资料显示,由于种种原因,曾经分布在山西境内的珍稀动物有10多种已经先后灭绝。
林业部门专家介绍,山西省曾和其他北方省份一样,大量分布着珍稀野生动物。明末清初,由于环境、气候影响,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森林面积逐渐变少,再加上大量野生动物被捕杀、走私或贩卖,造成生物多样化水平下降。白鹳、朱 、血雉、长尾雉、丹顶鹤、老虎、猞猁等10多种野生动物,在山西境内已经灭绝。
保护力度加大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山西省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日渐加大。1992年,《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出台,将每年4月5日至11日定为“爱鸟周”,9月15日至10月15日定为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3月15日至10月15日为禁猎期。在此过程中,山西省太原市先后实行了封山禁墓、收缴猎枪、严禁在林区使用毒药等强制措施,全省自然保护区已达38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4处,并以省林业厅野生动物保护处和太原动物园为依托,成立了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使境内野生动物基本上都得到了有效保护。
今年4月29日下午,3名不法分子买来41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猫头鹰,装进大木箱,由一辆长途大巴托运出省。4月30日凌晨零时许,陵川警方在收费站设卡排查时,将41只猫头鹰解救。
目前,全省偷猎现象基本杜绝,野生动物数量逐渐增多,多年不见的天鹅、梅花鹿、原麝、金钱豹等野生动物再次出现。
群众意识增强
在政府加强保护的同时,广大群众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也大为增强,积极救治野生动物的事例也越来越多。
5月15日傍晚,定襄县大关山村10多位村民在地里干活时,发现一只突然闯入田间的斑羚,便把它当做普通的野山羊抓住准备吃掉。一名在当地派出所帮忙的女村民注意到这只野山羊很少见,便立即通过派出所所长电话通知了太原动物园。5月16日,动物园工作人员赶往当地,将这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羚接回。
今年2月20日,一只金钱豹因多次祸害长治市黎城县一个小山村的羊群,被村民用铁夹子擒获。事后,村民迅速向当地林业部门报告。次日上午,太原动物园和省林业厅救治人员赶到当地,将金钱豹运回太原救治,现已痊愈。
据了解,目前,林业部门和太原动物园救治的国家二级以上保护动物累计有50只左右,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就有12只。另外,他们每年平均救治的野生动物有上百只,其中仅今年以来就已有5只白天鹅、1只金钱豹、1只秃鹫、1只斑羚和41只猫头鹰在动物园得到妥善救治和安置。
救护也有难题
业内人士指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仍面临4个难题。
一是专业人员太少。虽然山西省成立了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但救护工作主要由省林业厅野生动物保护处和太原动物园的10多个人承担,并且很多人没有经过正规的救护培训。二是经费短缺。由于没有专门的经费来源,山西省在救治野生动物时基本上都是由动物园和林业部门自想办法,有时甚至需要救治人员自掏腰包。三是基层救治网络尚未形成。四是仍有一些群众对保护野生动物认识不足,发现、捕获野生动物后,经常会漫天要价。去年10月,我市尖草坪区曾发生一起野猪伤人事件,当救护人员准备把野猪带回救治时,有人要求出钱并阻拦,导致野猪因延误治疗死亡。
专家指出,关注大自然、关爱野生动物,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构建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救护一些濒临灭绝的珍稀野生动物,任重而道远
开始好转,但野生动物在西部和北部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