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苏轼《和桃源诗序》比较阅读及答案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①。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②,或至百二三十岁。……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③,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苏轼《和桃源诗序》

注释:①多过其实:很多都夸大其词。 ②寿:长寿。 ③五味:这里指日常的调味品。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无论魏晋( ) (2)便扶向路( )

(3)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 ) (4)或至百二三十岁( )

7.找出与甲文“具答之”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辍耕之垄上 B.无丝竹之乱耳

C.奉命于危难之间 D.属予作文以记之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足为外人道也。 (2)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

9.通读甲乙两文,完成(1)—(2)小题。(6分)

(1)甲、乙两文写再寻“桃花源”,各有怎样的结果?请用原文的语句回答。(2分)

(2)对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苏轼认为“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你对《桃花源记》有何看法?请简要说说。(4分)

参考答案:

6. (4分)要点与评分:解释准确,每个1分。

(1)不要说,(更)不必说 (2) 沿,顺着 (3)通“只”,只有 (4)有的(人)

7.(2分)D

8.(4分)要点与评分:翻译准确,表达通顺。每小题2分。

(1) (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2)又说杀鸡作为食物,哪里有仙人杀生的?

9. (1)(2分)要点与评分:用原文回答2分,摘抄正确才能得分,有错别字扣1分。

示例:甲文再寻桃源,“不复得路”。乙文再寻桃源,“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

(2)(4分)要点与评分:明确表达看法1分,能结合甲文或乙文阐述理由2分,表达1分。

例一:我觉得桃花源是陶渊明心灵的真实存在。桃花源里景美人美,没有纷争。虽然看似一个似有似无,亦真亦幻的所在,但它是陶渊明心灵酿出的一杯美酒,是他留给后世美好的向往。所以我们直到今日仍以“世外桃源”来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

例二:我和苏轼的看法相似,世上所传说的桃花源很多都是夸大其词的。当太守找到桃花源,那里早已变成名利争夺场了。陶渊明文中渔人太守后再寻桃花源,结果是不复得路,后世人遍寻不得,以致无人问津。是因为桃花源只是他心灵和理想的一种寄托,而非现实的存在。

例三:我认为桃花源寄寓了陶渊明对于理想世界的一种美好愿望。这是对现实的不满,也是对现实的弃绝。桃花源中是一个没有赋税,人人平等的社会,“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幼皆有所养。这是当时知识分子的一个社会理想,虽然不太可能实现,但是却有其积极意义。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857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关于描写秋天的诗句及作者出处

    关于描写秋天的诗句及作者出处 枫桥夜泊       秋  夕      山 行 张 继        杜牧       杜牧 月落乌啼霜满天,轻罗小扇扑流萤。远上寒山石径…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53
  • 《孟子欲休妻》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孟子欲休妻     孟子妻独居,踞①。孟子入户②视之,谓其母曰:“妇无礼,请去③之。”母曰:“何也?”…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6
  • 《乞巧》原文及注释译文

      《乞巧》   作者:(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注释   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古诗文 2022年5月22日
    250
  • 始得西山宴游记初中文言文

      原文:自余为僇(lù)人,居是州,恒惴(zhuì)栗(lì)。其隙(xì)也,则施施(yíyí)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45
  • 《新唐书》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新唐书》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李纲,字文纪。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宣帝将杀宪,召僚属诬左其罪,纲矢死无挠辞。及宪诛,露车载尸,故吏奔匿,纲…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81
  •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

    朝代:五代 作者:冯延巳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

    古诗文 2020年3月21日
    62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