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部大开发调查报告一,”西部大开发”实施中人民的主观认识就调查结果而言,所调查人群涉及学生,工人,军人,商人,金融工作者,白领,其学历不等.虽没有设计生长城市,但西部与中部及沿海地区人数平均.从主观角度对西部的认识中,50%的人对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总体印象为一般.认为虽有美丽的草场,遍地牛羊等,但依然不乏沙漠,荒地等.对总体的印象仅维持在一些有名的风景旅游胜地而已.其中高达70%的人对西部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很不了解,而剩余的30%则为一般.对于西部大开发的几个省,自治区,大多数是以少数民族为主,而当地的一些本地产业若想要走出家乡,拥有更多的市场,宣传还需要再加把劲儿.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懂得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才能更加吸引投资商的目光.也正是如此,调查中有55%的人最想了解西部的是风土人情.一方面反映了西部自身的宣传力度不够,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一种商机,使当地的人利用这一点心理开发旅游观光行业,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很多独特的风土人情,这将是与名胜古迹相持并论的另一块旅游宝地,拥有巨大投资潜力.而作为私人旅行,人们还是首选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的云南,四季如春的昆明,迷人的香格里拉成为云南首选的坚强后盾.神秘的西藏也排在前列,布达拉宫,入云的雪山,草场牛羊,再加上《天下无贼》中的迷人风景,纯朴人情也为西藏增加了许多人气指数.相较于西南各地的旅游大产,西北地区显得有些冷清,尽管也有许多秀美景区,但也许是地理位置僻远,气候干燥,南北差异明显等客观原因,使得失去了一些游客.但近年来一些关于考古方面,探险等旅游项目的开发,又重新刮起了一波旅游的热潮,罗布泊,楼兰古城散发着独特魅力.人们对西部的主观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投资,消费,人才走向等方面问题,因此由调查分析得出: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对外宣传起着很重要作用,只有被别人了解了,才会得到进一步地发展合作.二,”西部大开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对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这么多年来,今天人们对国家给予西部大开发的各项政策有75%认为一般,其余25%认为合适.其实国家给予西部有很多优惠的政策,但也许对于大多数的非西部地区的人们并没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多人以为只有像沿海地区一样水平了才叫做有成果.实际上近五年来,西部生产总值分别增长8.5%,8.8%,10.0%,11.3%和12%,高于前些年的增长速度,五年间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显著加强.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治理,三峡库区国土整治及水污染治理等重点工程全面展开,取得明显效果.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重点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学科建设步伐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得到加强.这些成绩都是应该肯定的,而有这些成绩的前提是在中央建设资金累计安排在西部地区约4600亿元,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累计安排5000多亿元的大力支持,和各种相应的积极措施下取得的.另具调查显示,60%的人认为西部地区的开发应选择旅游为最佳.这确实是一个很具有潜力可挖的项目,但也反映了人们只是抱着一种体验和了解的态度走向西部,并没有想要走进西部在这里开发或者投资一些其他的行业.因为另一题结果显示,100%的人认为现在投资西部大开发经济效益一般.这种观念也就直接导致了人才流失,企业停滞,市场狭小,经济僵化等一系列后果.人们并不看好西部大开发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一项摆在领导者面前的难题,为此乌鲁木齐市政府制定了”建经济强市,创旅游名城”的发展目标,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不断调整经济结构,重视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同时将招商引资工作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增强非公有制经济比重的重要举措之一.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力度.对于招商引资而言,投资环境至关重要.投资环境是投资活动的场所和载体,是投资者和政府及社会环境的纽带.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软环境包括经济环境,行政环境,法制环境和社会环境方面等乌鲁木齐市企业调查对就这六个方面对区外资企业对乌市的总体评价作一调查其结果如下:1,硬环境:调查中九成以上外资企业比较满意.其中自然环境,地理与内地较远,与周边国家合作有区位优势;房地产业和部分工业企业冬季生产受气候影响;环境污染好转但仍然严重.而基
西部大开发调查报告
•
实用范文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81081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