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韬光禅师――白居易诗词全集

  寄韬光禅师
  [唐] 白居易
  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译文】
  一个山门变作两个山门,两个山寺原是一寺所分。
  东涧水中流着西涧的水,南山云叠起了北山的云。
  前台的花绽开后台能看见,天上的钟声人间也能听见。
  遥想我的宗师宣扬教义之处,香烟和着桂花洒落纷纷。
  【注释】
  韬(tāo)光:杭州灵隐寺僧人。
  两寺:指下天竺寺与中天竺寺,位于浙江杭州,建于五代时期。
  上界:天上。
  下界:人间。
  师:对佛教徒的尊称。
  行道:指宣扬佛教教义。
  天香:指拜佛的香烟。
  桂子:即是桂花,是对桂花拟人化的爱称。
  【赏析】
  该诗首联叙述下天竺寺与中天竺寺的历史关系;颔联与颈联描述禅师修行之处的风景;尾联阐述禅师的平常道行,随缘真心。全诗浑然天成,禅韵缭绕。
  首联写禅寺缘起。一寺分为两寺,而两山相近,进了此山,也就等于进了彼山。
  颔联接着细写两寺、两山方位关系,写东西南北相连相近,从流动的云、水写起,正是最好不过,而妙语如珠,一气读来,也恰如行云流水。
  颈联仍写两寺关系,而“前台”“后台”“钟声”,已带出第七句“行道处”。前已写尽南北东西,接着又写前后上下,圆转玲珑,无所不到,读来应接不暇。句式与首联固是不同,与颔联也是同中有异,并不犯复,而写花则从后视前,写声则从上到下,丝毫不乱。这六句诗,对仗工整,连续使用叠字,诗味回环。东西南北前后上下,顿拓无限空间,生出十方无界的超然感觉。尤其是颔联与颈联,包含了方位只是相对成立的观点。东涧水流,从更东边来看,就是西涧水。南北山云,前后台花,上下界钟,皆是此意。
  尾联归结到禅师身上,佛经中本有天女散花的典故,“天香桂子”,正合身份。尾联要收束全篇,不宜再用对句,而末尾“纷纷”又用叠字,则眼前仍是一片缤纷景象,诗虽至此而尽,余韵却悠然不绝。
  这首诗通过对两座天竺寺的历史关系、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的描写,以及诗人想象的“天香桂子落纷纷”,表达了诗人对韬光禅师仰慕、钦佩之情。全诗之创格在于章法奇特。诗的前三联,单句为句中对,合句为流水对,即前六句在相同的位置用同字,一句之中前后相对,两句之间上下相对,如珠走玉盘,铿然和鸣,笔势飘逸,流动自然,显示了圆熟的技巧。该诗音节紧凑而活泼,意致连绵而流丽,构思巧妙,语若连珠,有山歌风调,是七律之创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宝历元年至二年(公元825—公元826年)期间。当时诗人任苏州刺史,写下这首诗寄给杭州天竺寺的韬光禅师。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81350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   在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断句的分值稳中有升。在复习中,我们要充分重视这种题型。   【要点提示】   (一)文言断句的基本概念。   文言…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4
  • 师旷撞晋平公

    朝代:先秦 作者:韩非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

    古诗文 2020年3月21日
    744
  • 游泡木井记文言文

    游泡木井记文言文   乌江南岸,流长北陬。春游之地,泡木井也。   时维丙申,序属暮春。羡春色之美,纷致踏青而来;慕野炊之乐,邀约赏景而至。其乐难忘,遂以作文以记之。   若夫阳春…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71
  • 学弈文言文赏析

    学弈文言文赏析   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小编整理了学弈文言文赏析,欢迎欣赏与借鉴。   学弈   孟子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37
  •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这两句是说,琵琶女自叙身世,昔日的娼女生涯,在欢乐之中,把青春轻易地、随随便便的消磨掉了。忆昔思今,感到无限悔恨和痛惜。…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81
  • 江城子·别徐州翻译及赏析

      《江城子·别徐州》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全文如下: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9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