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政楼西老柳――白居易诗词全集

  勤政楼西老柳
  [唐] 白居易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株柳,长庆二年春。
  【译文】
  风中一棵枝干半枯的大树,马上一个多情看树的老人。
  开元年间栽种的一个弱柳,如今已是长庆二年的早春。
  【注释】
  勤政楼:在长安兴庆宫西南,始建于开元八年(720),元和十四年(819)重修。
  临风:迎风;当风。《楚辞·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
  驻马。唐朱庆余《过旧宅》诗:“荣华事歇皆如此,立马踟蹰到日斜。”
  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年至741年。
  长庆二年:公元822年。
  【赏析】
  勤政楼西的一株柳树,是唐玄宗开元年间(注:开元年间为713年——741年)所种,至822年(唐穆宗长庆二年)已在百龄上下,当时白居易已五十一岁。以垂暮之年对半朽之树,诗人自然会怆然动怀。东晋桓温北征途中,看到他昔日手种的柳树都已经有十围那么粗了,曾感慨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对树伤情,自古以来就是这样。难怪诗人要良久立马,凝望出神了。树“半朽”,人也“半朽”;人“多情”,而树在诗人眼中,也是物情同人情。宋代辛弃疾就曾写过“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这样情趣盎然的词句。白居易看到这株临风老柳就好像是出于同病相怜,为了牵挽他这位萍水相逢的老人,才摆弄它那多情的长条。
  诗的开始两句,把读者带到了一个物我交融、物我合一的妙境。树就是诗人,诗人就是树,既可以说多情之人是半朽的,也可以说半朽之树是多情的。“半朽”和“多情”,归根到底都是诗人的自画像,“树”和“人”都是诗人自指。这两句情景交融,彼此补充,相互渗透。寥寥十字,韵味悠长。
  如果说,前两句用优美的画笔,那么,后两句则是用纯粹的史笔,作为前两句的补笔,不仅补叙了柳树的年龄和诗人自己的岁数,更重要的是,把百年历史变迁、自然变化和人世沧桑隐含在内,这是诗人的大手笔。它像画上的题款出现在画卷的一端那样,使这样一幅充满感情而又具有纪念意义的生活小照,显得格外新颖别致。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81528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夜泊宁陵》

    韩 驹 汴水日驰三百里, 扁舟东下更开帆。 旦辞杞国风微北, 夜泊宁陵月正南。 老树挟霜鸣窣窣, 寒花垂露落毶毶。 茫然不悟身何处, 水色天光共蔚蓝。 陆游曾见韩驹诗手稿一卷。他在…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305
  • 描写烟花的古诗句

      《灯夕在告闻游人甚盛》 宋祁   火树缯山凤阙前,皇都美景属新年。   烟花并作长春国,日月潜移不夜天。   道上落梅飘脆管,陌头繁杏著游鞯。   须知钧会人同乐,莫叹秦侯抱疾…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91
  • 关于惊蛰唯美诗词大全

    古人于惊蛰日,多会吟诗赋词,寄托情怀。关于惊蛰唯美诗词大全送给大家,一起来欣赏吧。 1.《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 (宋)张元干 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 一声大震…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29
  • 李渔《饭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李渔《饭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李渔   【原文】   粥饭二物,为家常日用之需,其中机彀,无人不晓,焉用越俎者强为致词?然有吃紧二语,巧妇知之而不能言者,不妨代为喝破,使姑传之…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46
  • “吕由诚,字子明,御史中丞诲之季子”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吕由诚,字子明,御史中丞诲之季子。幼明爽有智略,范镇、司马光,父友也,皆器重之。以父恩补官,调邓州酒税,临事精敏,老吏不能欺。会营兵窃发,聚众闭城,守贰逃匿,由诚亲往招谕,贼敛兵听…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48
  • 《沈园二首》

    陆 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 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 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销四十年, 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 犹吊遗踪一泫然! 陆游被誉为“亘古男儿一放翁”…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31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