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雪――白居易诗词全集

  夜雪
  [唐]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译文】
  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
  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注释】
  讶:惊讶。
  衾(qīn)枕:被子和枕头。
  折竹声:指大雪压折竹子的声响。
  【赏析】
  在大自然众多的景物中,雪可谓得天独厚。她以冰清玉洁的天赋丽质,装点关山的神奇本领,赢得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的赞美。在卷帙浩繁的咏雪篇章中,白居易这首《夜雪》,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
  这首诗新颖别致,立意不俗。咏雪诗中写夜雪的不多,因为雪无声无味,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捉。然而,富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跳出人们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写的窠臼,全用侧面烘托,从而生动传神地再现出一场夜雪来。
  “已讶衾枕冷”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雪的存在,而且暗示雪大,因为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骤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这里已感衾冷,足见落雪已多时。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见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说明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表明雪下得大、积得深,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面烘托,句句写人,却处处见出夜雪。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仍用侧面描写,却转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减。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折竹声”于“ 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表明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传达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由于诗人是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才使得这首《夜雪》独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
  全诗布局井然,层层推进,从触觉、视觉、听觉三个层次叙写,一波数折,曲尽其貌其势、其情其状。结尾句以有声衬托无声,使全诗的画面静中有动、隽永清新,真切地呈现出一个万籁俱寂、银装素裹的清宁世界,诗人彻夜无眠的孤寂也表露无遗。这首小诗充分体现了诗人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全诗诗境平易,浑成熨贴,无一点安排痕迹也不假纤巧雕琢,这正体现白居易诗歌一贯的风格。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81533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万俟咏《长相思·雨》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长相思·雨 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1.请简要分析“空”字的表…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94
  • 《月赋》文言文翻译与赏析

    《月赋》文言文翻译与赏析   由古至今,文人雅士以“月”为题的诗文不胜枚举,从《古今图书集成》所搜罗的作品,即可见一斑。谢庄有五子,他替他们取了甚为风雅的名字,分别是飏、朏、颢、从…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63
  • “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成童①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中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授刑部主事,复与重修《实录》。书成,改翰林侍读。 性…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65
  •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的诗意:文采卓绝薄命遭忌恨,山精水怪喜吞过路人。这两句诗揭露了李唐王朝摧残人才的严酷现实——好文章像是跟…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79
  • 采莲曲菱叶萦波荷飐风翻译赏析

      《采莲曲·菱叶萦波荷飐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舟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前言】   《采莲曲·菱叶…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70
  • 《报孙会宗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报孙会宗书》选自《汉书·杨恽传》》,是西汉的杨恽写给孙会宗的一封著名书信。在信中,他以嬉笑怒骂的口吻,逐点批驳孙的规劝,为自己狂放不羁的行为辩解。还赋诗讥刺朝政,明…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10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