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武陵春・走去走来三百里

  武陵春·走去走来三百里
  宋代:辛弃疾
  走去走来三百里,五日以为期。六日归时已是疑。应是望多时。
  鞭个马儿归去也,心急马行迟。不免相烦喜鹊儿。先报那人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来也三百里,去也三百里,约定五日是归家的日期。倘若六日到家,家人一定焦虑惊疑,想必现在已在家悬望多时。
  鞭着马儿急急归家去,心中焦急总觉马儿跑得迟。抬头偶见喜鹊,烦你一件事:先我飞回家中去,与我那人儿报个信。
  注释
  ①武陵春:词牌名,又作“武林春”,又以贺铸词中引用李白《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句,别名“花想容”,双调小令。以毛滂词为正体,双调四十八字,上下阕各四句三平韵。
  ②“五日”二句:《诗经·采绿》:“五日为期,六日不詹。”
  ③“不免”二句:古人有喜鹊报喜讯的传说。
  赏析
  上片是游子客中自叙,开头两匀追述他离家时与妻子约定五日便返,因为“去”、“来”只有三百里路,谁知出门在外,身不由己,如今六天已过,逾期未归,他便料想家人定会产生疑虑,更会在门外伫立凝望:“应是望多时”。前四句用平淡的语言,说出了人经常有的一种感受。“应是”句从对方写起,从对方落笔,看似平常,却把自己思念家人和家人盼蔓亲人归来的心情同时表达出来,真是一箭双雕。
  下片写游子归心似箭,回程途中,尽管不断加鞭,仍嫌马儿走得太慢。“鞭个马儿归去也”。照理马儿就会跑得更快.但他“心急”,故嫌“马行迟”。一“急”一“迟”,互为映衬。用字平常,含义丰富。忽听得路旁喜鹊在枝头上喳喳叫,游予灵机一动,产生了一个美好的设想:“不免相烦喜鹊凡,先报那人知。”长期的民俗传说均把喜鹊作为富于人情睬的报喜之鸟,在敦煌瞎子词中一再出现,如《阿童篓》:“正霓庭前双鹊喜。君在塞外远征网”。说喜鹊将给离人带来喜讯。此词男主人公抱着淳朴的愿望,希望喜鹊先飞回家。向。那入”报个讯。这样,这只喜鹊就成为沟通恩归与游子思想感情的媒介,把游子的归家心切和器切的盼望之情相互交织、统一起来。
  该词充分体现了辛词通俗清新的艺术风格。它既无运用历史典故,亦无慷饿刚健之音,而全用朴素清新、明自如话的家常语,采取自描的手法,把游予思归的心情描绘得活灵活现。癔情朴实真挚,格调健康清新,且词中两个“儿”字,一在句中,一‘在句末,均为当时民间口语,更富有民歌风韵。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81558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梅花绝句古诗翻译及赏析

      《梅花绝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前言】   《梅花绝句》,嘉泰二年(120…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126
  • 《今之教者》文言文赏析

    《今之教者》文言文赏析   ——对症下药治弊端   【原文】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2),多其讯言(3),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4)。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5),…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91
  • “含风翠壁孤云细,背日丹枫万木稠。”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含风翠壁孤云细,背日丹枫万木稠。”这两句是说,登上高阁,但见孤云在山腰飘荡,山间翠绿一片,春风吹拂,微波起伏;红日照耀在山间稠密的树林里,棵棵丹枫,显得分…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100
  • 常考的文言文通假字

    常考的文言文通假字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54
  • 宋太祖治军文言文翻译

    宋太祖治军文言文翻译   本词出自北宋沈括所著《梦溪笔谈》,所谈论的是宋太祖赵匡胤治军严明的故事。赵匡胤行伍出身,依靠过硬的武艺,一步步从普通士兵成长起来,最后掌管北周禁军,发动陈…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55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鉴赏及译文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代: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潮州 一作:潮阳)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欲为 一作:本为;圣明 一作:圣朝;肯将…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5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