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武陵春・走去走来三百里

  武陵春·走去走来三百里
  宋代:辛弃疾
  走去走来三百里,五日以为期。六日归时已是疑。应是望多时。
  鞭个马儿归去也,心急马行迟。不免相烦喜鹊儿。先报那人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来也三百里,去也三百里,约定五日是归家的日期。倘若六日到家,家人一定焦虑惊疑,想必现在已在家悬望多时。
  鞭着马儿急急归家去,心中焦急总觉马儿跑得迟。抬头偶见喜鹊,烦你一件事:先我飞回家中去,与我那人儿报个信。
  注释
  ①武陵春:词牌名,又作“武林春”,又以贺铸词中引用李白《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句,别名“花想容”,双调小令。以毛滂词为正体,双调四十八字,上下阕各四句三平韵。
  ②“五日”二句:《诗经·采绿》:“五日为期,六日不詹。”
  ③“不免”二句:古人有喜鹊报喜讯的传说。
  赏析
  上片是游子客中自叙,开头两匀追述他离家时与妻子约定五日便返,因为“去”、“来”只有三百里路,谁知出门在外,身不由己,如今六天已过,逾期未归,他便料想家人定会产生疑虑,更会在门外伫立凝望:“应是望多时”。前四句用平淡的语言,说出了人经常有的一种感受。“应是”句从对方写起,从对方落笔,看似平常,却把自己思念家人和家人盼蔓亲人归来的心情同时表达出来,真是一箭双雕。
  下片写游子归心似箭,回程途中,尽管不断加鞭,仍嫌马儿走得太慢。“鞭个马儿归去也”。照理马儿就会跑得更快.但他“心急”,故嫌“马行迟”。一“急”一“迟”,互为映衬。用字平常,含义丰富。忽听得路旁喜鹊在枝头上喳喳叫,游予灵机一动,产生了一个美好的设想:“不免相烦喜鹊凡,先报那人知。”长期的民俗传说均把喜鹊作为富于人情睬的报喜之鸟,在敦煌瞎子词中一再出现,如《阿童篓》:“正霓庭前双鹊喜。君在塞外远征网”。说喜鹊将给离人带来喜讯。此词男主人公抱着淳朴的愿望,希望喜鹊先飞回家。向。那入”报个讯。这样,这只喜鹊就成为沟通恩归与游子思想感情的媒介,把游子的归家心切和器切的盼望之情相互交织、统一起来。
  该词充分体现了辛词通俗清新的艺术风格。它既无运用历史典故,亦无慷饿刚健之音,而全用朴素清新、明自如话的家常语,采取自描的手法,把游予思归的心情描绘得活灵活现。癔情朴实真挚,格调健康清新,且词中两个“儿”字,一在句中,一‘在句末,均为当时民间口语,更富有民歌风韵。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81558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田丰字元皓,钜鹿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田丰字元皓,钜鹿人。丰天姿瑰杰,权略多奇。少丧亲,居丧尽哀,日月虽过,笑不至矧①。博览多识,名重州党。初辟太尉府,举茂才,迁侍御史。阉宦擅朝,英贤被害,丰乃弃官归家。袁绍起义,卑辞…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48
  • 《宋史•曾巩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56
  • 黄耳冢

      【文言文】   晋之陆机,蓄一犬,曰“黄耳”。机官京师,久无家音,疑有不测。一日,戏语犬曰:“汝能携书驰取消息否?”犬喜,摇尾。…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00
  • 《孙权劝学》文言文知识点

    《孙权劝学》文言文知识点   《孙权劝学》中吕蒙的谦虚好学, 鲁肃的英雄惜英雄,三位一体,足显作者的文笔功架之深厚,下面是其文言文知识点,欢迎阅读:   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41
  • 《周亚夫军细柳》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1),匈奴大入边(2)。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3),军霸上(4);祝兹侯徐厉为将军(5),军棘门(6);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7),军细柳(8),以备胡。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1
  • 《陈良祐不畏权势》原文翻译感悟及阅读答案

    陈良祐     淳熙中,张说①颇用事,为都承旨②。一日,奏欲置酒延众侍从。上许之,且曰:“当致酒肴为汝助。”说拜谢退而约客客至…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6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