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瓜摸藤理根源素养提升治倦怠 一般我们讲顺藤摸瓜,讲的是顺着线索找到目标。可是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却经常出现要顺瓜摸藤的情况,尤其是教师在职业倦怠问题上,这倦怠本身就是一个瓜,如果管理者找不到瓜长这么大的原因,那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就是一纸空谈。 在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往往会遇到这样一个比一个大的瓜:有的人出工不出力、有的人上班混时间、有的人眼上戴着有色眼镜、有的人嘴上乐道着教育的不公平……当管理者面对教师在职业上的倦怠问题这颗瓜时,我们不仅要摘瓜,还要顺藤摸瓜,就其所以,弄清瓜是怎样结出来的,是制度的不完善造就了出工不出力、还是管理的疏漏成就了有的人上班混时间?是因为教师素养乐于戴眼镜、抑或是管理执行决策的偏离?我想,原因不外乎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专职不专用现象造成了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记得毛姆曾经说过: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让他专职专用是最有效的办法。韩愈在《师说》中也说过: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现在的许多学校,特别是乡镇中学的教师专职不专用现象比较严重,要么专业不对口,要么除本专业外还要兼任其它学科的教学,造成教师精力分散、工作辛苦,出现教师本质的要求与教学实践结合不紧密的现象,工作多年仍然停留在原点,从而造成了教师职业倦怠。解决的办法一是充实专职教师队伍,让教师各尽所能。二是加强非专职教师的培训力度,使教师工作有其所、术业有专攻。 二、教师绩效工资的考核浮于形式造成了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国家实施绩效工资的根本目的是要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学生服务、为人民服务,但在绩效工资考核的具体操作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特别是绩效工资的分配并没有真正体现在按绩分配上,仍与职称挂钩,使许多职称低的中青年教师没有工作积极性,从而出现职业倦怠问题。 三、职称聘任机制的不健全造成了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当前职称一聘终身制和职称好评难聘的教师职称聘任机制让一些中青年教师看不到发展的前途,此为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问题,而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有些高职称、高工资的教师说得多、干得少、工作拈轻怕重、敷衍塞责,从而造成了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四、学校管理层执行决策的偏离造成了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执行决策是学校管理层贯彻落实上级决策、方针政策、工作部署和学校管理制度。学校管理层执行决策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学校良好校风和教风的形成。当前,学校管理层在执行决策上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陷:一方面,执行者认识上存在问题。由于对决策缺乏高度认同,执行的自觉性有所减弱。不能准确理解校长的意图和决策的精神,对政策精神理解不透,导致决策执行起来“走样”、“变形”。另一方面,执行者素质问题。由于执行者政治业务素质不高,水平有限,对有关政策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凭经验主观片面地理解和执行决策,决策的尺度总是把握不准,使执行不能正确地体现决策目标。再一方面,执行者管理上存在问题。由于个别执行负责人管理水平有限,缺乏行动力,对政策贯彻不及时,行动迟缓,消极待命,政策总是执行不到位。甚至产生执行心理障碍,如依赖心理、抵触心理、自我保全心理、得过且过心理等,大大降低了决策执行力和创造力。执行过程中激励不当或受利益驱使,致使执行不力和执行扭曲,执行过程中沟通不足或沟通障碍导致执行脱节。 一是要抓好学校管理层的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管理层的执行力,增强其示范性和带动力。杜绝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办事不负责任、无所作为的现象的产生。 二是要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能力、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要改善、优化、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改善、提高教师的工作环境,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教师对自身角色的茫然造成了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有人曾经这样描述教师这一角色:“教师除在教育中扮演主角外,在学生面前,还要扮演好几个角色:师长、亲人、朋友、榜样”。作为师长,要传道、授业、解惑;作为亲人,要把自己的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或兄妹;作为朋友,要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不要君临天下;作为榜样,要时时、事事以身作则。而当前我们的许多教师存在种种不良现象,要么作风轻浮,夸夸其谈,说得多,干得少;工作不踏实,好高骛远,急于求成。或文人相轻,看不起同事,唯我独尊;拉帮结派,挑拨离间,影响工作。要么教学方法陈旧,不思变革,一本通书读到老。或言行不一致,说一套,做一套。有的怕辛苦,嫌麻烦,不愿做班主任,即使勉为其难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工作敷衍塞责;拈轻怕重,对学校安排的其他工作一味讲价钱、讲报酬。有的只教不导,缺乏齐抓共管的意识,甚至错误地认为:科任教师只管课堂,其他的事与我无关,课余学生违纪更是视而不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等。这些现象,正是教师职业倦怠的集中表现。要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教师素养是关键,如何提高教师素养呢? 一要培养教师的求实素养,养成实事求是的习惯,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二要培养教师的责任素养,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不推诿,不扯皮,拾遗补憾,勇于承担。三要培养教师的诚信素养,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信任、感召力、协作配合都来源于诚信。四要培养教师的细节素养,养成重视细节的习惯。五要培养教师善于反思的素养,正如苏霍林斯基所说: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教书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反思的道路上来。 顺瓜摸藤理根源,素养提升治倦怠。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由于教师长期持续疲劳和压力的积累以及缺乏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而产生的疲惫、厌倦和挫败的情绪感受和心理状态。这是一种消极的心态。表现为工作不开心、感到生活没意思、认为自己的工作得不到认可,充满压力感、疲惫感、挫败感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是正常的,就如同人们常常会患感冒一样,而优秀的教师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产生职业倦怠只是人生的一个交叉路口。如果处理得当,或许能够找到教育人生的新方向,将危机化为转机,还能将转机变为再一次成长的契机。那么,如何克服教师职业倦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努力:
一、保持一颗平常心。
有的教师具有远大的教育理想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有比较高的目标。一旦工作一时停滞不前,或者工作压力加大,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一个人的时间、精力和能力有限,不是人人都可以攀登珠穆朗玛峰的。需要教师量力而行,正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对自己要求要适度,不要过高,适当评价自己的工作,对自己不要求全责备。顺境时,心态平和;逆境中,心态冷静。时时保持一颗平常心。
二、重新燃起激情之火。
要克服职业倦怠,就必须重新燃起激情之火。教育需要激情,因为教育是心灵的对话,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是以心激心,以情激情的活动。激情,使教育富有感召力、震撼力,使教育增添光彩,也使教师焕发青春,精神抖擞地工作。于漪说:激情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美国学者威伍在《激情,成就一个教师》中说:想要成为好教师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奔放的。伟大至少一部分出自天赋,这是无法传播的。然而,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激情的教师。这种激情指对生命的热烈拥抱,对世界的强烈热爱,对梦想的执著追求,对一切未知的不屈不挠的追问。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具有激情,克服职业倦怠就是轻而易举的了。
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获得新的成就感,取得新的成绩。
这是克服职业倦怠的良方。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从一个高度跃向一个新的高度,工作得到领导的器重,同事的赞叹,学生的认可,家长的肯定,就会获得新的成就感。而获得了新的成就感,就会更加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投入到研究中去,从而进一步提高水平。这样形成了良性循环,职业倦怠自然就销声匿迹了。
四、丰富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教育的本质是让受教育者享受幸福,追求幸福。这样,从事教育的教师就应该首先享受幸福,成为幸福的人。而我们过多地要求教师做蜡烛,做火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实在过于悲壮悲凉。老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往往牺牲了自己的时间,牺牲了自己的健康,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家庭,牺牲了自己孩子的前途。成年累月奋战在教育第一线。这样心灵枯竭,一遇到特殊情况,自然会产生倦怠感。要改变这样状况,教师应该在紧张之余,听听音乐,跳跳舞,参加体育锻炼,节假日偕同家人外出旅游,丰富自己的生活,用幸福塑造幸福,用美好引导美好。
五、不断创新。
有的老师工作五年、十年,拿到了相应的职称,觉得教材吃透了,教法掌握了,于是,按部就班,亦步亦趋,心甘情愿地重复昨天的故事,产生了年年月月花相似的感觉,职业倦怠自然而然就应运而生了。其实,教育是永远年轻的事业,教育的每一天都是一首隽永美丽、动人心魄的诗;教育的每一天都有梦让人憧憬的梦,引人不懈拼搏的梦。教师相信孩子的心灵是蔚蓝的、浩瀚的,孩子们就像含苞待放的花朵,每一天都在成长具有这样观念的教师会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就会不断创新,即使是教过几遍的教材,也要重新思考,重新备课。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相信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会谱写出崭新的教育乐章。
六、给自己的心灵放假,给自己以一定的休闲。
职业倦怠令人心力交瘁、倍感痛苦,是导致某些教师的职业生命不能健康、和谐发展的罪魁祸首。为此,我们不能连年累月地眼睛一睁,忙到熄灯。人如果过于紧张,过于疲劳,就会影响身心健康。教师的工作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越来越为家长所重视。家长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师要善于做到劳逸结合,有张有弛,给自己以一定的休闲,比如,上完课后,不要急于伏案工作,可以闭目养神,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彻底休息十分钟八分钟。一周内,找个适当时机,给心灵放一会儿假。这样做有利于调整心态安抚心灵缓解压力。
七、要宽容,广交友。
教育之路不会永远一马平川、艳阳高照、掌声雷动,优秀教师取得成绩后,难免遇到讽刺、挖苦,甚至无中生有的诽谤,这对职业倦怠无疑是火上浇油。怎么办?要宽容,要大度。最好能做到化干戈为玉帛,相逢一笑泯恩仇。还可以交几个知心朋友。促膝谈心,倾心相助,互相鼓励,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敞开心扉,向朋友倾诉烦恼苦闷。这样心灵的天空会雨过天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