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杜牧在池州任刺史期间所写的一首七绝。诗人酷爱这里的一条清溪,终日在其身边徜徉流连,由此引出一番感慨和感触:既悲且喜。
弄溪终日到黄昏,照数秋来白发根。
何物赖君千遍洗?笔头尘土渐无痕。
弄溪终日到黄昏,照数秋来白发根——本诗开始并未描写清溪清澈流漾之美,而是写了诗人自己的一个行动:“弄溪终日到黄昏。”一条小河竟然能使人一直盘桓 到黄昏。终日在其身边流连忘返,便可想见其魅力,这比用多少华美的形容词描写要经济得多、含蓄得多也有力得多。接着诗人写他的第二个行动:“照数秋来白发 根。”“照数”就是以溪为镜照着数自己头上的白发,由此可见清溪之清。照数白发,乃诗人在顾影自怜。其时诗人已年逾不惑“早生华发”,华发,既是老之将至 的标志,也是饱经忧患的象征。“秋来”乃双关之语:从字面了解为入秋以来新增的白发;而实际是说自己已到生命之秋,诗人是在这生命的秋天检点自己头上的华 发。至于那个“根”字,可作叠词“根根”解,言“一根根白发”,形容其多,不可作“根部”讲。
何物赖君千遍洗?笔头尘土渐无痕——如 果说上一句是借清溪抒发自己的迟暮之感,带有一丝感伤,一缕悲音;那么这两句却是以自豪之情赞美清溪对自己的惠赐和恩德。诗人先以设问突出清溪,并将其人 格化(称其为“君”),引起接受对象的悬念,然后才以最后一句重笔一语道破:原来自己的一枝染尘或尘封之笔是由于清溪的千遍洗涤才渐无尘痕!这一句也很含 蓄,但聪明的读者完全可以领会其意:是这清溪洗涤了自己的生花之笔,使诗的灵感文的才情涓涓流于笔下,清溪呵,你是我才思的源泉、文采的母亲!
人类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源泉,但并不是唯一的源泉。比如诗,就不但以社会生活为源泉,而且以大自然为源泉。古往今来写大自然的山水诗可谓多矣,而且名 家辈出,名篇充栋,但像杜牧这样把山水和自己的文笔联系起来吟诵的,似乎还不多见。大自然,确实是净化、哺育人类的源泉,它不仅净化人的心灵,而且给他以 灵感、才思和美感,因此它也是佳思美文的源泉。杜牧的“何物赖君千遍洗?笔头尘土渐无痕”这两句诗的美学和哲学价值,就在于一语道破了文学艺术与大自然的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