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杜牧)诗歌赏析

  赤壁

  此诗可能与《齐安郡晚秋》作于同时,即杜牧任黄州刺史之时,即会昌二年(842)至会昌四年(844),因黄州治所黄冈有赤壁,虽非曹操与孙刘争雄的实地(实地在今湖北蒲圻县境内),但诗人以之发思古之幽情,吟出这一千古传诵的名篇。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二句乃引发诗人追思赤壁之战的由头。诗人可能是在这里看到了一件从江中打捞出来的历史遗物——当年沉入江沙的铁戟 (戟,古兵器名。折戟,折断了的兵器,这里是泛指),经过打磨擦洗认出是三国时战争的遗物,因而便联想起当时在这里发生过的赤壁之战。这个引起诗人诗情感 兴物是极其具体而且意味深长的,作者选择这一典型意象加以咏叹是极具慧眼的。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之战是人所共知 的,读者可以在脑海中展开充分的联想,聪明的诗人便不作赘笔,他只是将他对这一战争的评价——理性认识融入美的感性形象之中,而这一“融入”是通过逆向思 维完成的:假如春风不给周瑜以方便,铜雀台里是会将二乔锁于其中的。铜雀台,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曹操所建,楼顶立有丈五高的铜雀,故名。曹操的姬妾 都住其中,供其享乐。二乔,东吴著名美女,大乔是孙策之妻,小乔是周瑜之妻。诗人从反面设想如果曹胜孙刘败的局面,点出赤壁之战的重大历史意义,而将此义 纳入“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个美的意象群中,这就是天才诗人的妙思妙笔。

  诗,总是以具体的形象抒发感情、表现思想。这首诗涉及到对 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诗人形象地将它概括于“沉沙”、“铁戟”与“铜雀”、“二乔”等特定意象之中,令人产生丰富的审美联想和深长的历 史思考,因而成为不朽之名作。但宋·许《彦周诗话》却说作者“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对读书人之贬称)不识好恶”。这种迂腐 之论,就是由于他不懂诗的特质,更不懂此诗巨大形象概括力的缘故。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82703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峨眉山月歌》的翻译及赏析

      《峨眉山月歌》是唐朝文学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诗如下: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前言】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36
  • “张仪者,魏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1
  • 送韩子师侍郎序

    朝代:宋代 作者:陈亮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秘阁修撰韩公知婺之明年,以“恣行酷政,民冤无告”劾去。   去之日,百姓遮府门愿留者,顷刻合数千人,手持牒以告摄郡事。摄郡事振手止…

    古诗文 2020年3月8日
    558
  • “马伸,字时中,东平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马伸,字时中,东平人。绍圣四年进士。不乐驰骛,每调官,未尝择便利。为成都郫县丞,守委受成都租。前受输者率以食色玩好蛊訹而败,伸请绝宿弊。民争先输,至沿途假寐以达旦,常平使者孙俟早行…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6
  • “姚启圣,字熙止,浙江会稽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姚启圣,字熙止,浙江会稽人。少任侠自喜。明季为诸生。顺治初,师定江南,游通州,为土豪所侮,乃诣军前乞自效。檄署通州知州,执土豪杖杀之,弃官归。郊行,遇二卒掠女子,故与好语,夺其刀杀…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1
  • 古诗文名篇名句默写及答案

    古诗文名篇名句默写 (1)《短歌行》中,曹操用“越陌度阡,枉用相存,_______,心念旧恩。”表达对人才的渴望。 (2)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4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