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太平广记》卷一四四徵应十引《感定录》云:杜牧自湖州刺史拜中书舍人题汴河云:“自怜流落西归疾,不见春风二月时。”知此诗系大中五年(851)秋由湖州赴京途中作。诗中表现了一种游宦归来喜悦而又急切的心情。
夹岸垂杨三百里,只应图画最相宜。
自嫌流落西归疾,不见东风二月时。
夹岸垂杨三百里,只应图画最相宜——此二句写隋堤柳春日的壮美景象。据《大业杂记》:“(炀帝)发淮南兵夫十馀万,开邗沟,自山阳至扬子入江,三百馀 里,水面阔四十步,两岸为大道,种榆柳。”这第一句就一笔描画出三百里隋堤垂杨夹岸,一眼望不到头的绿色长廊壮观。这样的美景难以用语言形容,只有用画笔 绘成图画才最合适。
自嫌流落西归疾,不见东风二月时——上二句借景写出心中的喜悦,这二句则写归心的急切。其意思是说:我早就嫌流落 在外(指外放为官),所以一接到诏书(调令)就赶快出发回京(西归),不料我来的还是迟了,未见到二月垂柳的袅娜风姿。《樊川诗集注》引范云诗“东风柳线 长”;又引晋《童谣》“二月尽,三月初,华生襄藩柳叶舒”。东风二月时,当指“柳叶舒”、“柳线长”之初春景色。
好诗佳作皆有味外之味。譬如这首诗,写目前“三百里”之“夹岸垂杨”虽然只有“画图”可比,但又为未见“东风二月时”之柳线垂金而憾。这是否也是一种“寻春较迟”的怅恨?读者由此是否会想及诗人或自己在人生之旅中一种既有满足又有遗憾的境遇和心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