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齐安城楼(杜牧)原文翻译赏析

    题齐安城楼

  此诗作于杜牧任黄州刺史之时,诗人登上其治所黄冈城楼,顿生思家念国之情,立借眼前景耳中声谱写成此诗。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此二句写眼前景。诗题虽未点出眼前景所处的季节,但从“微阳”、“寒汀”等字眼可知其在深秋或初冬。首句从听觉写凄 清气氛。“角”即画角,系古时军中乐器,“呜轧”(yà),乃画角所吹奏出的悲凉之声。这句意思是:我在这江城的城楼听到了军中画角的“呜轧”之声。第二 句从视觉再写眼前景象的凄清。“微阳”,光线微弱的太阳。潋(liàn)潋:水波闪动貌。寒汀(tīn弈):寒冷的小洲。此句意为:光线微弱的夕阳就要落 向水波潋潋的江中寒洲。这二句看似写景,实际是借景写出自己的悲凉心情。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这二句是在上面借景抒情 的基础上,径直吐露自己的心曲:不用再靠着栏杆苦苦地回头张望了,故乡远着呐,它离这里有七十五座长亭,再望穿双眼也是望不到的。长亭,古时设在路旁的驿 站,三十里设一亭,齐安郡(黄州)距长安2250里,据此计算正好75长亭。杜牧家在长安,长安也是朝廷所在的京城。诗人之“思乡”,不仅是思家,而且也 在念国,因为诗人对国事一直是关心的,而且有不少治国之策。

  诗贵含蓄,但也不避直露,关键是能否给读者在“实”中留出“虚”的空白, 使接受主体有驰骋想像的馀地。即以本诗来说,前两句含蓄,其妙在以听觉、视觉的典型意象写其时其地之凄清,读者从一声画角和微阳、潋波、寒汀中便可想见诗 人望中的凄凉情景和凄凉心情。后两句虽然“直露”,但也给人以想像的馀地:“不用凭栏苦回首”就意味着诗人已久久地“凭栏苦回首”了。一个“不用”,说出 了此前的多少苦味;而“故乡七十五长亭”,虽是诗人心中早有之数,但不以里数而以亭数托现出来,就使读者能形象地在想像中排列其亭距,抽象的遥远通过想像 就变成了具体的长度,这正回归到了形象抒情的诗的特质。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82706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陈豨者,宛朐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陈豨者,宛朐人也,不知始所以得从。及高祖七年冬,韩王信反,入匈奴,上至平城还,乃封豨为列侯,以赵相国将监赵、代边兵,边兵皆属焉。 豨常告归过赵,赵相周昌见豨宾客随之者千余乘,邯郸官…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79
  • 天净沙・离愁

    敲风修竹珊珊①,润花小雨斑斑,有恨心情懒懒②。一声长叹,临鸾不画眉山③。 【注释】①敲风修竹:高高的竹子在风中互相敲击。珊珊,象声词,形容玉、铃、雨、钟等发出的舒缓的声音,此处形容…

    古诗文 2022年5月24日
    706
  • 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之顾荣施炙

    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之顾荣施炙   顾荣施炙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68
  • 文言文阅读题节选

    文言文阅读题节选   乐运,字承业,南阳清阳人。运少好学,涉猎经史。年十五而江陵灭,随例迁长安。其亲属等多被籍没,运积年为人佣保,皆赎免之。事母及寡嫂甚谨,由是以孝闻。梁故都官郎琅…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7
  •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意思及全文翻译赏析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意思及出自宋朱熹《春日》 春 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 胜…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210
  • 观潮原文翻译

      观潮是苏轼在临终之时给小儿子苏过手书的一道偈子。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观潮原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6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