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凿的运河。此诗当为诗人路经汴河时,引发悼古伤今之感而作。
锦缆龙舟隋炀帝,平台复道汉梁王。
游人闲起前朝念,折柳孤吟断杀肠。
锦缆龙舟隋炀帝,平台复道汉梁王——这两句每句都概括了一段史实。前句中“锦缆龙舟”指的是大业元年(605)三月,隋炀帝造龙舟、楼船数万艘,用锦缎 做船帆、船缆。同年八月游幸江都(今江苏扬州),舳舻相接,二百馀里,至汴,“帝御龙舟,萧妃乘凤舸,锦帆彩缆,穷极侈靡”(《隋遗录》)。大业十二年 (616)又游幸江都,为宇文化及所杀,隋亡。后句中“平台”系指西汉梁孝王的行宫,在今河南商丘东北;“复道”是连接宫殿之间的架在空中的通道。梁孝王 是窦太后的爱子,汉景帝之弟。他倚仗权势大造宫室——东苑,方圆三百馀里,有复道平台相连。
游人闲起前朝念,折柳孤吟断杀肠——这两 句系上述旧事引起的感怀。前句中“闲起”二字是故作闲笔之语,实际是非常沉重的感慨,否则为什么会引出下句“折柳孤吟断杀肠”呢?“折柳”二字语意双关: 一是汴河两岸盛栽垂柳(见《开河记》),二是汉乐府有《折杨柳》歌,其辞甚哀。诗人徘徊于汴河两岸,手折垂柳,独自吟唱着《折杨柳》,不禁引起一腔断肠愁 绪——这岂止是为悼古而哀?“断杀肠”,即“断肠杀”,杀,“极”、“很”的意思。
此诗名为怀古,实为伤今。如果仅为怀古,诗人是不 会为之“断杀肠”的。杜牧在敬宗宝历元年(825)二十三岁时所作的《阿房宫赋》就是针对唐敬宗之沉溺声色、大治宫室的。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 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这首《汴河怀古》无疑也是感于现实之“穷极侈靡”而借古讽今的。杜牧生活的时代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晚唐, 在杜牧死后不到三十年便爆发了席卷全国的黄巢大起义,作为一位敏感的诗人、有远见的政治家、欲扶大厦之将倾的孤臣介士,他一定预感到这一末日的临近,要不 他怎会“断杀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