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市清浦区创新载体
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淮安市清浦区以创建民事一本通、民生服务网、民情日记本、为民服务团、便民互助组的“五民”特色载体为抓手,引导党员干部自觉践行群众路线,更好地联系和服务群众。
编发“民事一本通”,提供“心连心”服务指南。对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111项服务事项进行梳理汇总,编印“民事一本通”,为群众提供办事指南。绘制服务事项办理流程图,明确受理条件、办理流程和办理时限等内容,让服务流程清晰透明,解决群众遇事“不知道怎么办”的问题。制作服务联系表,公开服务事项办理单位和乡镇(街道)、村(社区)办公电话以及承办人员联系方式等,解决群众遇事“不知道找谁办”的问题。
构建“民生服务网”,打造“点对点”服务平台。针对新形势下群众诉求复杂、涉及部门较多的实际,创建集民生信息管理、民生服务于一体的“民生服务网”。运用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客户端等信息化平台,对村(社区)、乡镇(街道)、区三级渠道收集的群众诉求,在线梳理汇总,实现“一级录入、三级知晓”。整合职能部门资源,对受理的群众诉求进行即时梳理、分类交办、限时办结,实现“一站式”快速解决。
记录“民情日记本”,开展“面对面”上门服务。深入开展民情调研活动,组织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走访居民群众,记录民生民情日记。对收集到的群众诉求,能够办理的及时办理;
一时难以办理的提交党群议事会集体研究会办;
对重大复杂问题,召开群众听证会,多方听取意见建议,合力推动解决。今年以来,全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党员干部共开展入户走访8300多人次,征求意见建议1500多条,解决各类问题2800多个。
组建“为民服务团”,实施“一对一”专业服务。积极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整合社会资源提供志愿服务,形成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合力。对社会组织低偿服务和志愿者无偿服务进行有机融合,组建“为民服务团”,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特色服务。全区共组建医疗救助、法律援助、文艺宣传等为民服务社会组织55个,为民服务队560多支,开展各类服务活动2.9万人次,打造了“小城大爱”“星星点灯”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
成立“便民互助组”,创新“多对多”服务路径。按照“地域相近、辐射广泛”的原则,以村民小组或居民小区为单位,进一步选优培强党员服务群众的业务骨干。以党员业务骨干为核心,组织辖区党员群众成立邻里纠纷调解、心理疏导、创业就业、困难帮扶、青少年关爱等各类便民互助组320多个,参与人员近2万名,广泛开展“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互助活动,着力构建党群互助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