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人们安宁憩息的地方。近年来我市居民小区建设不断完善,小区风格多样,环境宜人。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我市有些小区的绿地变菜园、车辆乱停乱放…种种破坏小区公共资源的现象让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其中矛盾最突出的是道路和停车泊位,老百姓反响最激烈的也是停车泊位。
其根本原因是“停车难”,它严重影响了品质之城百姓的品质生活。
存在问题
一、机动车保有量创新高,居民出行难回家难。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市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14年2月底,全市和主城区机动车保有量分别达到259.8万辆和115.7万辆,年净增量均创历史新高。三分之二以上居民家中有汽车,xx每千人机动车保有量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为缓解城市交通,xx宣布 “双限令”。如果说“双限”让市民出门变得不易,那么小区停车位的稀缺,让市民回家则变得更难。很多市民为了保住每一天好不容易得到临时停车位,只好下班回家之后不再外出,以免再出门回来就失去了宝贵的停车位。
二、公共泊车位发展受限,小区泊位成为主场。到2013年底,市区机动车保有量112万辆,而机动车泊位仅52多万个,其中主城区道路泊车位只有1.5万个,平均每辆车不到0.5个泊位。主城区停车泊位与机动车保有量之比为0.39,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1.2-1.5的合理标准。最近,市城管委评估分析 “双限”政策实施效果:虽然较“双限”前有略微提高,但还是远远低于欧美国家水平。到2015年底,xx市规划在主城区建设停车泊位25万个。这说明,xx主城区一百多万辆机动车大部分时间里只能是停在小区里,而公共停车场只能起到很小的利用率。
三、小区停车位分配不均,邻里关系矛盾骤增。由于各小区的停车规划指标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停车管理的力度相差较大,对百姓生活带来不和谐。特别是老旧小区矛盾不断:一是车主间抢车位小矛盾不断,影响和谐;
二是有车人和无车人为停车和争行路权矛盾激化,导致车辆损坏不断增多;
三是停车人与管理人员矛盾激化后,危害人身安全媒体时有报导。还有在不少小区里停放有一些废旧汽车,一停就是好几年,此事成了社区居民的一块“心病”。
目前,大多小区对于车位采用划分固定车位与临时车位的方式进行管理,然后这样做并不能充分利用车位资源,许多业主属于固定的早出晚归型,经常造成固定车位大面积闲置而临时车位紧张的尴尬局面。而各个小区分配办法可谓五花八门,如时间顺序选定法、物业公司指定法、抓阄法、定期轮换法等。因停车位分配不公而引起的矛盾和纠纷时有发生。
旧账新债居多,小区停车位满足不了需求。
由于我市的住宅区结构不合理,汽车的增加和道路缺乏有机的统一,道路布局结构不能满足需求,人车混行严重,对步行居民、少年儿童、老人的安全造成了直接的威胁,严重影响了业主的安全,还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在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居住聚集的小区,如政苑小区、府新花园,汽车象“杂技演员”般骑在比车身还狭窄的人行道上,类似现象比比皆是。不少开发商在小区建设中,有一部分车库没有按规划指标建设到位,而已建成的车库,大多也没有完全出售,或等待随着房价上涨而提高售价。目前政府都在规划建设停车设施,以还历史旧账。但是,由于市民买一辆车,政府需要4-5倍的交通设施来投入,所以建设的停车位总满足不了车辆高速增长的需要。
四、现有管理手段落后,跟不上时代发展需要。随着时代发展和城市化扩大的步伐,无论是机动车数量、小区居民分布、小区停车信息等,都是不断在更新变化的,传统的人工信息登记、处理、查询手段已跟不上实际情况。落后的管理思想和手段阻碍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要改变小区现有停车效果,必须掌握大量全面的相关的信息。如车位状态信息,车位闲置与否的信息,固定车位或临时车位的状态,在第一时间掌握这些动态信息,才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关键,但目前大部分停车场、小区都依赖人工管理,通过车辆进入、离开登记,而实际操作中还会存在信息不完整,更新不及时,信息不准确等各种误差。这些实际问题都直接影响到停车位的有效管理,因此传统的人工管理已不能跟上时代步伐。
加强小区车位实时动态管理的建议
一、采集机动车的停车信息,掌握小区车辆分布情况。从住宅小区停车位配备的情况来看,车位配备指标长期偏低是停车位指标的主要问题,究竟这个缺口在哪里,有多大,目前没有详尽的数据可以分析。因此,对小区停车位配备指标和实际需求进行核查,建立静态数据库。车位的配备与住宅区的档次、区位和小区居民的经济水平等因素都密切相关,分区进行任务分配,可以通过网格化管理手段,对有关小区车位地上、地下实际停车信息进行全面核查,建立动态数据库,方便管理与控制。在小区道路、场地、出入口等一些视线较好,人流量大的地方公布当地小区的车位分布情况,有条件的通过硬件如显示屏来提供相应的动态信息,能方便居民实时了解情况,合理停车。
二、提高小区停车位周转率,增强小区车位管理能力。公共泊车位虽然有发展空间,但从长远看不能彻底解决停车难问题。因此,要加强对小区停车的管理手段,开发小区停车位的共享资源,合理开放小区停车资源,提高小区停车位的周转率,以缓解公共停车难题。比如小区道路,部分公共泊车位等,可以根据各个小区的实际情况,经过数据统计与测算,分时段开放部分闲置泊车位,便于市民分享资源。同时,也可以选择一些代表性、条件好的小区,与业委会、物业公司、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建立共享机制,以不损害业主利益为基础,合理定时开放部分小区停车位,合理收费,使得全市停车位能实现动态流通,从而达到缓解道路交通压力和停车有矛盾。
三、建立小区规范停车制度,深入基层灵活处理问题。要出台针对小区内停车的管理规定,明确相应的管理部门综合解决。公有停车位的分配办法必须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同时,可按小区公共水电费的分摊办法一样,并由有关主管部门应制定规范性文件来指导小区停车位的分配。针对“钉子车”现象,要深入基层了解情况,特事特办,速战速决。先普查一遍,再发出通告,要求车主处理。如果过了期限,相关部门再进行统一处理,不能因为个别人的行为而使整个小区居民利益受损。对一些小区车位资源利用率不高,存闲置时段现象进行调查。早出晚归的业主可以将此段时间的车位使用权暂时转让,作为临时车位,允许其他业主预约或者外来人员使用。转让时间结束之后,该业主可以继续使用该车位。为了提高业主动态使用固定车位的积极性,建立相关规则,根据动态转让的情况予以降低该业主的固定车位租赁费,充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达到双赢的目的。
四、调查停车库建设与使用行为问题,提出整改方案。《xx市住宅区配套公建建设管理暂行规定》要求新建住宅小区,必须按规定配套建设小区停车场(库)配建的面积,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住宅区停车泊位配置标准的10%应作为临时公共停车泊位。要依法加强对开发商的监管,应当合理处置对主权尚属于开发商的车库,可以部分出租给业主使用,但不能故意闲置不用。对此,要清查部分车库出租后被改为店面或仓库的情况,提出整改意见。对于一些业主入住后,物业服务企业没有合理规划好住宅小区公共区域空地的情况,也要进行清查。对于正在开发的小区,更要提前做好审查工作,以免业主入住后造成不可改变的现实。
五、鼓励运用网络技术,开发“停车”软件便民服务。在小区停车位大数据库建立后,学习“打的”软件,让驾驶者通过手机客户端软件可以近距离查询停车位,通过智能化管理,让车位信息更为透明,及时告之驾驶者,不必为寻找车位而浪费时间,造成交通拥堵,从而提高停车效率。该系统的开发可以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标,或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自主研发,通过资源交换等商业模式在各小区免费推广使用。在“停车”软件应用成熟之后,可以向社会推广,将社会公共停车信息加入数据库,从而实现全市停车信息的共享,减少停车位资源的浪费和因寻找停车位造成的交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