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2015年我镇计划实施文化旅游名镇建设项目17个,其中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个,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6个,旅游服务设施建设项目2个,保护修缮类建设项目3个。(即:厚老路提升项目、xxx镇给排水项目、老县城给排水项目、污水处理、环卫项目、架空线缆地埋项目、xxx镇幼儿园建设项目、环卫办、卫生站、消防设施、银行网点、电力电信项目、镇区入口停车场、水源山庄四星级宾馆建设项目、文物考古保护及展示、文物、历史遗迹文字介绍牌、佛坪厅旧城遗址人行步道。)2015年总投资额6123万元,截止4月底,累计完成投资1697万元,占全年任务量的27.7%。
二、存在问题
1、土地增减挂钩指标使用存在困难
2013年至2017年,省上给与31个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各200亩土地增减挂钩指标,用于市政公共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等建设。经专业人员勘测,我镇拆旧面积为220亩,符合拆旧面积要求,但新增建设用地的审批权限在省国土资源厅,土地增减挂钩指标落不到实处,部分建设项目不能办理建设手续,无法开工。
2、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困难
由于我镇地处秦岭北麓,黑河的源头,地理位置比较特殊,所以秦岭办,发改委、国土、城建、环保等部门在项目手续的报批工作上相对谨慎,手续办理比较缓慢,直接影响到项目形象进度。
3、建设资金缺口仍然较大
xxx文化旅游名镇线长面广,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提升基础设施投资量比较大,除省市专项资金外,其他项目捆绑利用资金总量较小。
4、旅游管理体制不顺,旅游资源有待整合
旅游产业管理体制不够成熟,景点遍布在六个层面管理的区域内,多个管理层面,导致旅游产业经营机制不活,形不成合力,不利于景区的统一规划开发、宣传、管理和旅游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影响xxx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5、缺少专业人员
我镇现有干部年龄结构偏大,学历普遍层次偏低,且人员数量较少,无法满足文化旅游名镇建设日常工作需要,亟需补充规划、建设、旅游、文化等方面专业人员。
三、工作措施
一是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对所有建设项目实行责任网格化,细化分解工作任务,排出施工计划表,逐一明确包抓领导、具体责任人、完成时限和工作要求,每周召开联席会议,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问题,不断完善项目推进措施,强化跟踪服务,维护良好的建设环境,确保项目按时序、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
二是扶持培育产业发展。发挥特色产业优势,积极抓好万亩山茱萸标准化示范园和国家级中蜂养殖示范区建设,培育发展生态猪、土鸡养殖等特色产业,同时加大对全镇向导、背工、餐饮服务等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促使更多的群众三产就业。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元素,开发旅游产品,着力提升文化品位和服务功能。
三是大力推进合作共建。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抓紧与西安市秦岭办的对接,加快xxx生态保护示范区规划的编制,力争年内在合作共建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科学规划、合理论证的基础上,做好项目的策划包装,积极引进一批符合发展实际、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带动力的项目。用足用活政策,多方筹措资金,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参与xxx文化旅游名镇开发建设,破解资金难题。
五是做好宣传推介工作。创新方式,创新载体,组织力量,在宣传上求突破,继续充实完善沙盘、展板、宣传册、宣传片等“五个一”方面内容,扩大平辐射效应,争取在2015年年旅游人数突破55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