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残疾人事业十三五规划发展前期课题研究报告
为贯彻落实XX县人民政府《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十三五”规划社会事业统筹发展前期课题研究工作的通知》的相关要求,按照全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安排,XX县残联现将“十二五”基本情况及 “十三五”规划社会事业统筹发展前期课题研究的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十二五”发展纲要执行情况
目前,XX县有各类残疾人2.7万人,占总人口的6.4%。申请办理二代《残疾人证》8164人,已办证中,视力残疾1375人,听力残疾560人,语言残疾83人,肢体残疾5303人,智力残疾361人,精神残疾307人,多重残疾175人,一级残疾人765人,二级残疾人734人,三级残疾人1279人,四级残疾人5386人;
城镇残疾人609人,占已办证残疾人总数的7.5 %,农村残疾人7555人,占已办证残疾人总数的92.5%。
(一)残疾人事业的基础得到加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2013年,XX县残疾人第四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四届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及执行理事会。11个乡(镇、街道)均配备残联理事长,130个村(社区)都配备有残疾人联络员。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已完成4个乡(镇、街道),39个村(社区)的规范化建设。2013年,XX县残疾人联合会被曲靖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评为曲靖市2008-2012年度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2014年,被XX县委、政府授予平安创建先进集体称号,在曲靖市首届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上荣获团体一等奖。
(二)残疾人状况得到明显提高。全面开展社区康复,围绕白内障复明工作重点,开展各类康复救助和服务4200人次,其中,开展肢残儿童免费矫治手术85人次,实施免费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1106例,发放辅助器具1210件,精神病住院631人次,免费服药674人次;
农村残疾人儿童接受义务教育166人,残疾儿童的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85%,资助21名新入学的贫困大中专残疾人学生,慰问中、小学残疾学生468人次;
新增残疾人就业133人,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53人,职业技能培训70人,盲人按摩培训9人,选取了8名残疾人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
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890人次,发放460名重度残疾人居家托养补贴,新建、改造残疾人危房100户,发放残疾人机动车燃油补助326人次,慰问困难残疾人854人次,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帮扶残疾人188名。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3个,安置带动人数10人,辐射带动残疾人30人,辐射带动残疾人年人均增收2300元。全县城镇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职工医疗保险577人,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570人,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农合7163人,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农保人数7135人。
(三)残疾人平等参与的社会环境不断改善。残疾人宣传工作广泛开展。新闻媒体广泛关注残疾人事业,报道的数量和质量持续提高,多方营造助残扶残社会风尚。残疾人文体活动蓬勃开展,2013年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中,XX籍的2名残疾人运动员获得三金一银一铜。2014年云南省第十届残运会暨第四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XX籍的4名残疾人运动员获得八金一银的好成绩。2013年,XX选手参加市肢残协会组织的“我的梦.中国梦”演讲荣获一等奖;
残疾人无障碍环境不断优化。全县大型公共建筑、公园、公共厕所等普遍设置无障碍设施,城市道路新增盲道、新建和改建出入口坡道等,基本实现了城市主要道路和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全覆盖。残疾人权益保障更加有力。残疾人维权工作进一步加强,各级各部门多形式地组织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全社会依法推进残疾人事业、依法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意识。县司法局成立了残疾人法律援助联络站1个,接受法律援助和服务。县法院采取了开设“绿色诉讼通道”、减免缓交诉讼费。
二、“十二五”发展的薄弱环节
XX县的残疾人事业在十二五期间取得较快发展,但距离广大残疾人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
一是残疾人事业投入少,渠道单一。XX县残疾人事业投入主要依靠上级残联和县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资金少,普及面窄,只能分类惠及相关残疾人,力度不大。
二是县乡两级残联队伍人员少、年龄结构偏大。与做好新形势下残疾人事业各项要求不相适应,工作难以更深更全面地开展。
三是残疾人公共服务项目覆盖面不广。由于资金有限以及项目覆盖面不广,享受政策的残疾人还不是很多,缺乏系统的、较为广泛的、长期的扶持政策。
四残疾人工作社会化程度不高。残疾人工作是一项社会化工作,涉及残疾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由于经济水平和人参与意识的局限,社会化程度还不高。
三、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和实施“两强一堡”战略的发展机遇期,也是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时期,加快改善残疾人状况,不断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努力使残疾人同全县人民一道向着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
(一)中央一系列深化改革、关注民生的发展思路为发展残疾人事业带来新机遇。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明确要求“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高度关注重视残疾人事业。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依法治国,以宪法和残疾人保障法为准绳,依法发展残疾人事业,确实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通过宪法法律保障残疾人的康复权、发展权、生存权,使残疾人在宪法法律的保障中拥有真正的尊严。这些都为残疾人事业实现科学、快速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残疾人工作,必须按照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具体要求,密切联系工作实际,在残疾人基本生活、教育就业、康复医疗、扶贫开发、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信访维权等方面努力寻求突破,同时兼顾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发展。
(二)残疾人事业影响力逐步提升为残疾人事业发展带来新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关注残疾人事业发展,他指出“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中国梦、国家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也是每一个残疾人朋友的梦”。李克强总理强调,要下决心把残疾人等特困群体的问题解决好。中国作为《残疾人权利公约》的积极倡导者和第一批签署、加入公约的国家,残疾人事业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注程度都在不断增强,扶残助残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残疾人朋友、残疾人亲属关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期望值增高,这为我们开展残疾人工作提供良好的氛围,增强我们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是对残疾人事业的一个极大挑战。
各级残联干部要适应新形势,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的行动自觉和能力水平。
四、“十三五”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
发展思路:高举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基本框架,依法保障残疾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权利,残疾人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参与社会建设和发展状况显著改善。加强为残疾人服务的组织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残疾人事业的科技应用和信息化水平。弘扬人道主义思想,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目标任务:——残疾人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参与社会建设和发展状况显著改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残疾人生存和发展状况明显改善。残疾人普遍享有基本生活保障,拥有安全适用的住房,贫困和重度残疾人普遍享有福利津贴。保障残疾人劳动就业权益,残疾人普遍享有康复服务,系统开展残疾预防;
残疾儿童少年全面普及义务教育,残疾人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文化体育生活更加丰富,无障碍环境全面改善。
——残疾人组织履职能力全面提升。增强残疾人组织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管理能力,掌握社会化工作方式,更好地运用社会组织、民间资本、市场主体等资源发展残疾人事业。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全面营造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浓厚氛围。
五、“十三五”发展目标的实现路径
(一)实施项目。
1、完成国家“千万残疾人康复工程”项目任务:实施白内障患者复明救治、精神病防治康复、肢残儿童矫治手术等国家重点康复工程,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救助和服务5000人次,适配800件辅助器具。
2、建立一所县级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为一、二级有需求的重度残疾人提供机构托养服务。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引导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非营利性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政府给予适当补助,为重度残疾人提供机构托养服务提供补助,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安全保护等方面的服务。在“十三五”期间完成建设,建设级别为一级,建设面积2000平方,为50名重度残疾人提供服务,资金80%为中央财政负担,部分为地方财政和采取市场化运作。
3、专业康复机构建设:设立县级残疾人康复机构,保障人员机构、编制和经费。
4、就业服务能力建设:设立县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保障人员机构、编制和经费。
5、残疾预防综合信息网络平台和数据库建设:整合各部门数据资源,对主要致残因素进行监测和分析,为残疾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6、残疾人事业专业人才培养:加快培养残疾人康复、特殊教育、就业服务、托养服务、体育健身、维权等专业人员和残联专职工作人员、基层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
(二)保障措施。
1、社会保障:一是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靠父母或兄弟姐妹供养的重度残疾人,按规定纳入低保范围。提高对低收入残疾人的生活救助水平。对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困难残疾人家庭和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给予临时救助。对流浪乞讨生活无着落的残疾人按规定给予及时救助和妥善安置。二是将住房困难的城乡低收入残疾人家庭优先纳入基本住房保障范围。在实施城市和国有工矿、村区、煤矿、棚户区改造及农村安居工程和地震安全工程危房改造等项目时,应对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统筹考虑、优先解决,将贫困残疾人家庭作为重点补助对象。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申请经济适用住房、实物配租廉租房,予以优先保障。经济适用住房采取评分方式分配的,对申请的残疾人加分;
残疾人申请实物配租廉租住房,减免一定租金;
符合租赁补贴发放条件的残疾人,予以优先发放。三是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列入城乡医疗救助的范围,其门诊和住院报销补偿,在规定的报销补偿比例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对报销后个人承担部分仍无力支付的,按照城乡医疗救助政策给予重点救助。开展残疾人康复救助,对贫困残疾人无法通过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渠道解决的康复费用予以补助。四是建立贫困残疾人生活补助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对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困难残疾人给予生活补助,对重度残疾人给予护理补贴。五是逐步对重度残疾人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残疾人家庭环境无障碍建设和改造、日间照料、护理和居家服务给予政府补贴。
2、康复:建立县级残疾人康复中心,使之成为本地残疾人医疗康复、康复训练和康复工作者培训的技术指导中心、示范、培训基地;
建立示范性社区康复站,依托各级各类医疗、康复、教育机构,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加强社区康复服务能力建设,执行社区康复服务质量标准,开展规范化社区康复服务,社区配备专职康复员,实现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
组织开展国家实施的0岁—6岁残疾儿童免费抢救性康复项目,逐步建立XX县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制度,逐步扩大康复救助范围。实施白内障患者复明救治、盲人定向行走训练、低视力残疾康复、听力语言康复、肢体残疾矫治手术及康复训练、麻风畸残矫治手术及防护用品配置、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孤独症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与服务、精神病防治康复等国家重点康复工程;
加强县级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站)建设,推广辅助器具评估适配等科学方法,推进辅助器具适配服务进社区、到家庭,提高适用性和使用率。
3、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特殊教育的政策,切实加强对残疾人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统筹,残疾人教育纳入教育发展整体规划;
将残疾人义务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继续完善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和特殊教育班为主体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采取灵活的教育形式对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等实施义务教育,动员和组织农村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建立完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支持儿童福利机构特殊教育班建设,大力推进残疾儿童少年的社会融合和社会适应力培养,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和质量;
全面实施残疾学生免费义务教育。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在“两免一补”基础上,针对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增加补助项目,提高补助标准。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扶残助学活动。
4、就业: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对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税收优惠和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实施收费减免、税收扶持的有关政策;
加强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能力建设。以就业为导向,依托各类职业学校(学院)、职业培训机构等,实施残疾人“双证”教育,加强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和定岗培训,强化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着力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
鼓励盲人参加国家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资格考试,支持医疗机构录用盲人医疗按摩人员;
建立健全县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
依托农村扶贫开发和统筹城乡就业政策,扶持农村残疾人开展种养业、家庭服务业和其他增收项目,有序组织农村残疾人转移就业。
5、扶贫:一是开展残疾人康复扶贫。开展产业化扶贫,实施“阳光助残扶贫基地建设工程”项目,扶持创建有一定规模的农村残疾人创业示范基地,带动贫困残疾人农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二是加强对农村残疾人的培训。为农村残疾人开展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或提供培训补贴,合理设置适合不同类别残疾人的培训项目,促使经过培训的残疾人至少掌握1—2门实用增收技术。三是以就业年龄段智力残疾、精神残疾、重度残疾人为重点对象,组织开展托养服务补助。
6、残疾人组织建设和工作队伍建设:完善各级残联组织机构设置和残疾人工作机制,县级残联内设及其下属机构设置适应工作需要,工作人员编制配备适应工作需要。加强残联干部队伍建设,将残联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整体规划,加强培训,不断提高素质;
加大培养、使用和交流力度。选好配强各级残联领导班子。做好残疾人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工作。建立完善残疾人人才库。深入开展残疾人工作者“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大残联干部培训力度。做好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
XX县残疾人联合会
2015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