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3月1日,商事制度改革启动。3月28日,总理来到*政务服务中心工商登记窗口,仔细询问工商干部,与办事群众亲切交谈,三次称赞工商部门办了好事实事。
国家工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茅在批示中指出:**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扎实推进、成效显著。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刘玉亭在批示中指出: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各级领导、各类市场主体和广大群众的认可好评是肯定,是鼓励,更是激励,望深入推进改革措施的贯彻落实,维护好正常的市场秩序。
时入深冬,**书记在**会议上指出: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期盼的领域改起,积极推行…工商注册登记制度…等关键环节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商事制度改革,这一全新改革,标志着**企业市场准入正在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边疆地区、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改革如火如荼,福建、安徽、吉林、新疆等地,来人来函学习交流。
“边改革、边推进、边调整、边适应,于法有据地改,真刀真枪地干”。**工商局**局长如是说。
号角劲吹处,改革大潮涌。一项项革故之举,一项项鼎新之措,为落实**“8337”发展思路营造良好市场环境,谱写着祖国北疆发展的新篇章。
统筹布局 快速推进
**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 引领着商事制度改革稳步前行
把握大局、审时度势,统筹兼顾、科学实施,确保各项改革正确、准确、有序、协调、高效推进。**党委的要求,明确而具体。
**书记多次听取商事制度改革汇报,做出重要指示。***主席在盟市厅局领导干部培训班上,专篇讲解商事制度改革,多次过问改革进展情况。***副主席多次协调解决商事制度改革难题。
谋定而动。2013年5月,**工商局到深圳和珠海学习。商事制度改革在这里刚刚萌芽,但已看到登记改革的方向所在。同年8月,改革的思想准备、知识准备、工作准备已然铺开。
当 2014年钟声敲响的时刻,商事制度改革大幕徐徐拉开。**政府《关于改革注册资本登记制度促进市场主体发展的意见》、《关于切实加强企业信用信息监管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通知》、《****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暂行规定》先后印发,《****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登记办法(暂行)》、《****家庭农牧场登记指导意见》相继出台。
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跟进解决,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扎实推进,一个方案一个方案有序推出。啃硬骨头、涉险滩的“时间表”、“路线图”,一步步变为看得见、感受到、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工商局长**,从事企业登记工作27年,感慨良多:这些改革议论多年,阻力大、推不动,现在一步到位,不简单、不容易。
新政涉及上百万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数以万计高校毕业生自主就业、很多农牧民建立经济合作组织。改革之深、之透,前所未有;
门槛之低、之少,令人心动想创业。 既要取势,趁热打铁,乘势而上;
又要取实,继续发扬钉钉子精神,真抓实干,把改革落实到“最后一公里”。顶层设计更加合理精准,专项改革会议现场推广经验,督促检查延伸到每一个工商所。各个环节都有人去管、去盯、去促、去干,改革工作持续深化、亮点频现。
商事制度改革成为我区启动最早、推进最快、效果最好的改革,极具创新性和突破性。让市场主体眼前一亮,让广大创业者精神为之一振。
改革凝心聚力,上下砥砺前行。改革进军的隆隆鼓声,颠覆了原先登记注册的体制机制,打出了市场主体发展的一片新天地。
以点带面 先改先行
多项商事制度改革措施的推出, 带来市场主体准入的深刻变化
经济发展“三期叠加”,经济增速换挡。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关键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这一核心问题。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无疑至关重要。商事制度改革一系列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改革措施落地生根,新的营商环境逐步形成。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成为先手棋、当头炮。
实缴制改为认缴制,股东对其认缴的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自主约定;
取消最低注册资本限制;
无需提交验资报告;
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允许“一址多照”或“一照多址”,申请人提交场所合法使用证明即可予以登记。开公司、办企业的“硬杠杠”变成了软约束。
感受最深的要数**能源建设投资集团,这家刚组建的**直属大型企业集团,设立认缴注册资本44亿元,没有交一分钱的费,就领到营业执照,办事人员连叹改革之彻底。同样感受的还有大学毕业生董伟,“一直想开公司,拿不出钱,只能给人家打工”,已经营了8个月的公司渐有起色,小董直言改革新政策好。
企业设立对注册资本的限制,曾使很多有创业意愿的人被阻挡在市场之外,也有一些企业铤而走险,虚假出资、代办出资、抽逃出资屡禁不止。出多出少,是市场主体的事;
到不到位,是市场主体诚信问题;
按不按照出资为据进行交易,也是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工商部门从管的过多、过细中抽身出来,只管该管的,企业能自主的全部交给企业。
为保障改革政策落地,**工商局主动下放了煤炭生产经营企业和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上企业登记注册权,下放名称冠“**”字号的登记核准权。特别是争取国家工商总局授权7个盟市登记外资企业,实现了盟市全覆盖。企业、个体,外资、内资,就近登记。工商在放权,企业得实惠。
——先照后证改革,实现了工商注册便利化
“ 先照后证”,即先申领营业执照后再办理有关许可证。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娱乐场所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等113项前置许可审批改为后置许可审批,占总量的70%。工商部门一律不再将其作为登记前置,申请人可以直接申请办理营业执照,取得营业执照后再到相关审批部门办理许可手续。
“先办营业执照后办许可证,为我节省了大量时间和成本,先证变先照,一字之差意义重大,我为工商点赞。”近日,****市的李老板高兴地对工商窗口工作人员说。窗口工作人员还提醒他,经营野生动物养殖需到“后证”主管部门办理许可。
“先照后证”登记制度改革极大方便了创业者,解决了过去证照办理中“鸡与蛋”的问题,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增强了经济发展动力。
**工商局于2014年7月20日正式启动了“先照后证”改革工作,并选取^^^^^^^^^^^^^^作为前置审批制度改革的试点地区进行先行先试。
“先照后证改革的倒逼机制,使关联审批明显提速,现在我们基本实现了审批时限比法定时限缩短50%,大家对‘谁审批,谁监管;
谁主管,谁负责’认识也更深了。” 赤峰市翁牛特旗工商局相关负责人在谈到“先照后证”改革时深有感触地说。
审批越来越少是“减法”,服务质量越来越高是“加法”。部门权力的“减法”换取企业和市场活力的“加法”,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这“一加一减”把工商部门转职能提效能体现得淋漓尽致,惠泽了万千大众。
——企业信息公示改革,开启了协同共治监管新模式
企业向社会公示年度报告,内容包括:企业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信息;
企业开业、歇业、清算等存续状态信息;
企业投资设立企业、购买股权信息;
股东或者发起人认缴和实缴的出资额、出资时间、出资方式等信息;
股权变更信息;
企业网站以及从事网络经营的网店的名称、网址等信息;
企业从业人数、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对外提供保证担保、所有者权益合计、营业总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纳税总额信息。
企业还应向社会公示:行政许可取得、变更、延续信息;
知识产权出质登记信息;
受到行政处罚的信息;
其他依法应当公示的信息。
工商部门公示其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注册登记、备案信息;
动产抵押登记信息;
股权出质登记信息;
行政处罚信息;
其他依法应当公示的信息。
其他政府部门应当公示其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行政许可准予、变更、延续信息;
行政处罚信息;
其他依法应当公示的信息。
2014 年10月1日,****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开通,面向全社会提供服务,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查询。工商机关建立公示信息抽查制度、经营异常名录制度、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制度,对违规行为予以处理。
不仅如此,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等工作中,将企业信息作为重要考量因素,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者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的企业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工商局副巡视员**表示,企业信息公示改革推进了政府职能转变,促进了部门联动、互通。
****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受到企业及政府部门的广泛认同,其社会服务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有效推动了企业信用约束机制的构建,形成社会协同共治的监管新模式,“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管格局初步形成。目前,公示系统访问量突破600万人次。全区有124135户市场主体报告了年度报告。首次抽查了2624户企业即时信息。现代市场治理能力水平深化、拓展。
“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尴尬怪圈被打破,“宽进严管”初步形成。形成权责明确、公平公正、透明高效、法治保障的市场监管格局是每一名工商人的追求。为市场主体诚信经营做好指示灯和引路人,**工商人一直在路上。
——“三证合一”改革,释放了改革的红利
“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就是将当前企业设立登记时,依次需要办理的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合并到一起办理,实行“一窗受理、一表填报、并联办理、统一发证、一照三号”的登记改革,办理时限由原来至少15个工作日缩短到3个工作日,节约了办事时间和成本,为市场主体准入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服务,释放了改革的红利。
办理效率高,是很多企业办事人员的共同感受。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的康达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张女士表示:“以前办业务必须在一个部门办完才能到下一个部门,现在到工商窗口享受一站式服务,拿照快,效率高。”由单线工作到并联办理,流程的转变让办事效率有了立竿见影的提高。过去那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办理方式正渐渐退出舞台。
*区副区长*说,“三证合一”改革是一个突破,它打通了部门间的隔断,方便了群众创业。
注册资本全面放开,先照后证稳步推进,企业信息公示顺利展开,“三证合一”释放红利……一年来,商事制度改革部署全面展开,改革措施渐次向纵深推进,来自体制机制的束缚逐步克服。该放的放开、该管的严管、该扶的扶好,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坚冰正在被打破,一场深刻变革正在北疆草原孕育迸发。
落地生根 开花结果
改革的显著成效,为新常态下 经济发展提供了活力和动力
过去一年,**商事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取得成效实实在在,社会感受真真切切。政府简政放权,强化服务,激发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工商部门身处市场监管和服务发展的最前沿,对创业者开了大门开小门,面对面提供支持,心贴心周密服务,市场活力大大激发。
28 岁的刘强来近日到锡林郭勒盟政务服务中心工商窗口前认真填写《公司登记(备案)申请书》,大学毕业的他一直怀揣着创业的梦想。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以前横亘在刘强创业路上的“坎儿”消除了。他说:“是改革圆了我的创业梦!”2014年,全区近50000户新设立企业,节省验资费用1亿多元。
平均1个工作日诞生747个老板,这是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民间创业的增长速度。自2014年3月1日以来,**各工商注册大厅屡屡出现业务爆棚现象,受理咨询量同比增长136.4%。3月1日改革新政实施到年底,全区新登记企业户数、注册资本额度成倍增长。
2014 年,**共形成商事制度改革成果 12 项,重点环节的改革措施全面落实。
催生了大量市场主体。2014 年,全区新登记市场主体 27.53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 4.63 万户,同比增长50.08%;
注册资本3399.07亿元,同比增长196.23%。
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全年新设的企业中,第三产业企业数量同比增长 49.14%,明显高于第二产业 37.31%的增幅,第三产业企业的比重达到 80.44%。
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2014 年,全区新登记个体私营企业共有从业人员 87.5 万人。其中,私营企业投资创业者 7.22 万人、从业人员 25.34 万人,同比分别增长 39.11%和 49.23%。在市场需求不足、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形势下,个体私营企业安置就业人数不降反升,切实保障了民生,成为新增就业的主渠道。
改善了营商环境。改革使工商注册更加便利,注册时间大幅缩短,资金利用效率明显提升,市场主体普遍认为降低了门槛、简便了程序、减少了环节、减轻了负担。
制度的创新,工作重心的转变,不仅仅发生在试点地区。**工商局在变,全区近600个基层工商所也在变。各级工商机关还着眼事中、事后监管,与有关部门一道,积极推动行业管理和社会监督,提高监管执法效能,初步构建起具有普遍约束力和激励作用的市场监管规则。责任和权力同步下放,放活和监管同步到位。
**商事制度改革,营造了宽松平等的市场环境。在这不平凡的一年中,全区市场主体发展到151.91万户,注册资本2.24 万亿元,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 522.7 万人,同比分别增长 13.92%、26.68%和 11.82%,均创历史新高……我们用温暖的数字和多变的视角记录下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涌现的创新活力,记录下工商部门锐意改革的一项项举措,记录下市场主体从业者多姿多彩的身影,记录下工商干部履职尽责的忘我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