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猗县革命老区丁家庄第一次用上黄河水,告别了“十年九旱度日艰,庄稼丰歉全靠天”的历史,群众高兴地说,政府为人民解愁难,福水慈润民心田,饮水思源不忘本,小康路上谱新篇。
3月12日春光明媚,艳阳高照,是十二届全国人大召开的喜庆日子。临猗县革命老区丁家庄村车来车往,比过年还热闹。中午10时许,随着“开闸放水”的口令,一股清泉喷薄而出,爬千山越千年流进了村民世代干渴的黄土地,流进百姓的心窝里,全村顿时沸腾起来,据老年协会宁玉堂介绍,村民用黄灌浇地,不仅省时省力省钱,还可增加收入70余万元。
丁家庄革命老区是三管镇王家庄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曾是抗日游击队的常驻地,地处“匪狼出没稀人烟”的孤峰山荒僻之地。改革开放后,在历届县委书记的关爱下,办了许多实事,但严重缺水始终是制约发展的根本瓶颈。随着夹马口引黄北扩工程的推进,邻村堰下北景乡罗村苹果红又大,种小麦、玉米亩收益达2000余元,而该村村民种植收入连成本都收不回,大家急红了眼,村民陆进宝多次自发引水均告失败。同頂华夏一片天。堰上堰下不一般,堰下庄稼绿油油。堰上庄稼快旱干。表达老区人民渴望黄河水上旱塬的焦急无奈。
学习讨论落实活动开始后,三管镇党委、政府根据老协会长李金奎的反映,积极主动回应老区人民期盼,张新闻镇长五次来村调研,进寒舍、入田头,倾心听取意见,并联系三管信用社王民智主任把贷款送到田间地头,解决许多困难。村民宁冬文送来了西瓜,李老汉把儿子孝敬他的高级香烟也送来了,还有许多村民义务帮助施工提建议。让施工队十分感动。
欣喜看着“千年旱塬变江南”的实现,村民们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赋诗作联表心声:
善政凯歌醉山乡,福水流进民心房
饮水思源不忘本,感谢政府感谢党。
供稿人:梁永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