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读后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10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那本书讲述了父母亲情、闺蜜友情,每一个篇章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有一个耐人寻味的道理。没错!它就是台湾作家龙应台的人生三部曲之一《目送》。

有一种舍不得你走叫《胭脂》。“妈,我明天我就要走了。”她也许正用空蒙蒙的眼睛看着窗外的天,这时立马把脸转过来,慌张的看着我,“要走了,什么要走呢?”这个场景多么熟悉,每次去外婆家,临走时,外婆总是那么说“这不才刚来吗?着急回去干嘛?再玩儿会儿。”,每次我们必须离开时,从后车窗回望,准能看见她那孤单落寞的身影。也许几十年后,我们也会这样吧!

有一种铁闺蜜叫《牵挂》。“拜托,洗衣机里有洗过的衣服,忘了拿出来晾了,请你处理!”“还有冰箱里过期的东西全部丢掉,都发霉了。”“你要保重,要保重!”这是闺蜜间最平常的对话。我也有好几个好闺蜜,我们相识七年了,这七年里我们吵过,闹过,但更多的是幸福着,我为有这些闺蜜而幸福。她们在我难受时就会陪在我身边,在我开心时,总会有她们与我一同分享喜悦;我们中一人获了奖,其他人便都像是自己得了奖状那样开心自豪,这大概就是闺蜜吧!

有一个温暖的家叫《寒色》。家是什么?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和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有了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是啊,这都是家,是一个温暖的栖息所,是累了可以回去休息,痛了可以回去治愈,是我们永远的港湾。如果人是一片叶子,那家就是那棵遮蔽风雨的大树,如果人是一条鱼,那家就是那片温暖自由的海洋,如果人是一叶小舟,那家就是那个风平浪静的港湾

有一种遗憾叫《如果》。每个人都有离开世界的那一天,这是一种自然规律,我们谁都无法改变。如果有一天亲人离开了,我们也许会埋怨自己,为什么没有在他年轻时逼他少抽点烟?如果亲人离开了,我们也许会后悔,为什么当初没有控制着他少喝点酒?如果亲人离开了,我们也许会抱怨自己为什么没有留在他身边?可抱怨和后悔又有何用?我们都清楚的明白,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趁我们和亲人在一起的时间还很长,就从今日开始行动吧!多么希望亲人,能永远在我们身边陪着我们呀。

有一种担忧叫《牵挂》。牵挂,因放心不下而想念。放心不下,是啊,年幼的时候,父母在出门前提醒我们带好钥匙,却总是放心不下,一遍又一遍的询问;在快要下雨时提醒我们带伞,却总是放心不下,再打个电话确定一下;我们出门在外时总放心不下我们的衣食住行,“吃饭了吗?吃的什么呀?住在哪里”?这是我们最常听到的字眼,父母年迈时,人生就会反转,给父母打电话时总会问,“最近身体怎么样啊?没感冒吧,加没加厚衣服啊?自己做没做饭啊?”幸福在彼此的牵挂中流淌。

目送着你远去,情愫却在我心中蔓延开来。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87027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读《围城》有感心得体会2000字

    读《围城》有感心得体会2000字: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前不久,突发奇想拿出《围城》,仅仅是看了前面一两章,竟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看得下这本原来觉得无趣的书。 但是本质…

    读后感 2023年2月13日
    41
  • 《眼睛树》读后感600字

    树上会长眼睛吗?这些眼睛长什么样子呢?当我第一眼看到《眼睛树》的书名时,我的心中充满了疑问,迫不及待地打开书看了起来。 原来这是一个温馨而令人感动的故事。《眼睛树》这本书写了小兔小…

    读后感 2022年6月24日
    125
  • 《玫瑰杀》读后感400字

    关于作者:峰隆一郎,网上搜,找不到,故又去翻了些此人的日版作品,亦仅勉知,此人是与西村、内田差不多同一时期的作家,主写时代小说,亦有推理作品问世,其在推理作品中融入大量情色元素,形…

    读后感 2023年2月11日
    45
  • 《黄永玉:把自己活成一部历史》读后感_800字

    《黄永玉:把自己活成一部历史》读后感800字 10.25【Day197】今日完结:2017年NO.57《黄永玉:把自己活成一部历史》最开始了解黄老,是因一篇访谈,后便开始读《沿着塞…

    读后感 2022年9月2日
    131
  • 《红旗飘飘,引我成长》读后感800字

    《红旗飘飘,引我成长》读后感800字: 文/王熙达|轻轻翻开《红旗飘飘,引我成长》,读着一章又一章小故事,眼前浮现出一代代中国人,为了圆梦而不懈努力的场景,耳边回响着他们铿锵的声音…

    读后感 2023年2月9日
    37
  • 读《坚持错误就会失败》有感400字

    今天,我读了《意林》,其中的《坚持错误就会失败》一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主人公莫拉莱斯从小家境贫寒,不得不辍学到矿场干苦力。他在矿场工作得很卖力,老板很高兴,便请当地的记者来采…

    读后感 2022年7月22日
    9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