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方仲永想到的

这是一篇读后感10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方仲永,一个五岁便可“指物作诗立就”的神童,短短十余年时间后便“泯然众人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我认为,这说明后天学习很重要。

文中的方仲永虽然天资过人,却未经过必要的后天学习。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像几年前的时尚服装会逐渐与时代脱节,仲永从小虽有惊人才能,但随着时光流逝,大家都在学习中不断进步,而他一天天消耗着天资禀赋,才情怎能不日渐减退、直至完全泯灭成为“众人”呢?

另外,方仲永虽然聪明,但没有主见。在“学”与“不学”面前,他盲从了父亲。一个没有主见的人,就仿佛可悲的傀儡,只会受人操纵,任人指使。这样的人只能在犹豫不决、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中荒废一生!而有主见的人即使选错了道路,走得艰难困苦,即便跪行,但那也是遵从了自己内心的呼唤,也会走得心安理得,苦而无憾。一个丧失了个人选择、连补救自己过失的机会都没有的人,又怎会在回首人生之路时没有后悔和叹息呢?

威廉·詹姆斯·席德斯,是一名悲剧性的天才人物、一名拥有极高数学和语言天赋的美国神童。他2岁时自学拉丁文,3岁时自学希腊文,4岁时便可以用希腊文阅读荷马史诗,用拉丁文阅读高卢战争,并且精通法语,6岁时自学解剖学和亚里斯多德的逻辑学,7岁时通过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入学测试,8岁时可以流利的使用拉丁语、希腊语、法语、俄罗斯语、希伯来语、土耳其语,并自己发明一种新的语言,把它称为Vendergood,9岁就在哈佛大学做四维空间的讲座……可因没有坚持自己的想法,后天没有接受必要的专门教育,才能逐渐消退,并且行为变得古怪,最终慢慢淡出了公众的视野。

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爱迪生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天资固然重要,但它对人成长成才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而后天持之以恒的学习所起的作用却是无限的。只要你学,总会进步,总会超过那些只拥有天资禀赋的人。举个生活里的例子吧,一场田径赛,你的起点虽然比别人靠前,但若你一步不行,就只能在原地踏步。总有一天,会被那些一步一个脚印前进的人超越!现实就是这么清醒:你停下来休息时,别人还在奔跑;你准备放弃时,青春年华正在一分一秒地流逝!所以,奋力向前吧,缓慢前进也比徘徊不前强许多!

人的一生,可以不辉煌,可以不耀眼,但至少不要后悔曾经来过这个世界,不要后悔自己曾经的所做所为。因为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倘若你不想为自己的当初后悔,就应该在美好的青春年华里发奋图强!当别人奋斗时,你万不可选择安逸,因为在别人享受成功果实的时候,你却不能只是驻足痴望着他们到达你曾经想象的远方!

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努力!加油!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87038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1000字

    【第1篇】 在山的那一边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当年明月说过:“所有伟大的人,都是凡人。千锤百炼,千回万转,矢志不改,仅此而已。”那么,问题来了,为什…

    读后感 2022年7月18日
    171
  • 《百年航母》观后感500字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观《百年航母》有感 今天的课上,我看了一部关于美国航母的记录片,里面记录了关于各种型号的航母的升级和改变。 美国有六代航母,分别是常规动力中途岛级、福莱斯特…

    读后感 2022年7月29日
    183
  • 读《给自己留一道缝隙》有感300字

    读了《给自己留一道缝隙》之后,我才知道了木匠为什么那样做?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好木匠有一句口头禅:“注意了,留意到缝隙!”只有高明的装修师傅才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道缝隙,这大概就是木…

    读后感 2022年6月19日
    113
  • 《父与子全集》读后感600字

    ,送了我一本厚厚的漫画书――《父与子全集》。我每天写完作业,就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一个个幽默有趣的小故事,总是让我边看边笑,爱不释手。 这本漫画书,讲述的是一个搞笑的和淘气儿子的故…

    读后感 2022年7月7日
    150
  • 坚持不懈的力量 ——《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9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困难,是每一个人在生活的过程中必须要跨过的一个坎,有时,他可能会出现在生命这条长河的充满激情上游;有时,他也可能会…

    读后感 2022年10月21日
    57
  • 读《大师笔端的天使・大人国》有感400字

    那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了《大人国》,它使我深受感触。 文章主要讲在大人国中,一切的一切都是与现实反着,由此使作者发出感慨。中国的人很是愿偷,而大仍的人很是愿给。 “到底是中国!…

    读后感 2022年7月15日
    12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