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犹太文明史》读后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10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生命如昙花斑斓一现,转瞬便随风逝去,化为尘土。唯有文化永不消散,它将流芳于世,万古长青。众所周知,华夏民族五千年文化史可谓源远流长,而另一个同样历史悠久的民族——犹太民族却鲜为人知。

或许,他们留给世人更多的只是奥斯维辛集中营里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喊叫。的确,二战期间,他们曾是纳粹肆意屠杀的对象。在此之前,犹太王国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以及罗马人占领,统治,虽多次反抗均被镇压。犹太民族和文化流离辗转数千年,如今散布于世界各地。犹太民族虽流散各地,但文化却将他们紧紧系在一起。犹太民族一直背负着真正意义上的流离失所,这样的遭遇不亚于民族灭亡。然而犹太人至今却仍作为一个民族团结着,前进着。他们是坚强的民族,在所有流散、迁徙、移居过程中,从未丢弃民族文化,丧失民族精神,始终固守着犹太民族的传统和原有的生活方式,创造了流而不散的历史文化传奇。

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不仅仅取决于民族的凝聚力,良好的教育更是促进一个民族不断向前繁盛发展的重要因素。每一个犹太孩子出生时,他的父母就会在《圣经》上撒满香料,让其亲吻。父母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教导自己的孩子热爱《圣经》,热爱犹太教,热爱读书,热爱祖国。在犹太人家庭里,母亲总会教育孩子,假如家里发生火灾,哪怕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抢出的不是金银珠宝,而是那一本本世代相传的书籍。金银珠宝搭建起来的王国随时会有坍塌的危险,唯有知识才能撑起一个民族坚实的脊梁。犹太人认为,生命终有结束之时,求知却永无止境。他们为自己树立终生的学习目标,这有别于其他民族的被动学习。学习不分何时何地,不分男女老幼,直到生命陨落的刹那学习才会停止。犹太人不但会告诉孩子人生有喜悦有幸福,更会告诉他们人生也有黑暗有失意。强调光荣历史的同时,更要正视历史上遭受的挫折、迫害和没落。犹太人将避免历史悲剧重演为己任,力求学习历史不只停留在过去,更要对未来敞开胸怀。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犹太民族,曾历经数以千计的自然灾难和战火的洗礼,尤其在二战期间,在残酷的屠杀面前,他们不仅成功化解了灭顶之灾,还绝处逢生,使整个民族得以继续繁衍生息。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劫难中涌现的杰出人物数不胜数。他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一个重要原因是犹太人在同自然与强权不懈抗争中,造就了他们患难与共、自强不息、团结友爱、勇于创新的民族精神,更为重要的是犹太民族良好的教育和民族精神的传承。这一切,无疑应归功于文化。

所以,文化不灭,国将永存。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87491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读《内心强大,是治愈一切的良药》有感1000字

    读《内心强大,是治愈一切的良药》有感1000字! 快乐是一种奢侈品。若要品尝它,绝不可缺的条件是心无不安。心若不安,即使稍受威胁,快乐就立刻烟消云散。——题记 丰子恺先生曾说:“既…

    读后感 2023年2月11日
    65
  • 余华《活着》读后感1000字

    我是从余华的作品中才知道你的。可以说你和我几乎相差了一个世纪,尽管这样,你的故事还是深深的吸引着我。 你出生于满清王朝末年的一个地主家庭,用你爹的话来说,你是他的孽子,不成才的东西…

    读后感 2023年2月4日
    58
  • 《孔雀与白头翁》读后感400字

    《孔雀与白头翁》读后感400字: 《孔雀与白头翁》是一篇长达19页的感人故事,主要内容是孔雀与白头翁寻找江水来拯救大地和自己家乡过程中发生的点滴故事。 故事中的白头翁我非常不喜欢。…

    读后感 2023年2月15日
    55
  • 《尖叫感》读书笔记及读后感1000字

    《尖叫感:互联网文案创意思维与写作技巧》读书笔记及读后感1000字: 出版社有两类核心人员,编辑与发行,编辑编书,发行发书。他们之间经常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很多时候相互抱怨。编辑觉得…

    读后感 2023年2月16日
    37
  • 《庄子》读后感_1900字

    《庄子》读后感1900字 猴子的“朝三暮四”与人的“得陇望蜀”《庄子·齐物论》里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年碰上粮食歉收,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每天早晨吃…

    读后感 2022年9月9日
    77
  •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书笔记500字

    【第1篇】 好习惯和坏习惯都具有很强的力量,好的习惯让人立于不败之地,坏的习惯则让人从成功的宝座上跌下来。  ― 保罗盖蒂 最近我读了一本特别有趣的书,故事中的两个主角分…

    读后感 2022年7月7日
    13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