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演讲读后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10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闻一多先生是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但他却于1946年7月15日遭国民党的暗杀。闻一多先生用自己的生命作最后一次演讲,他的浩正气激励了无数爱国志士,并且将永远激励无数的中华儿女。

闻一多先生在发表这次讲演后的三小时,就被反动派特务用无声手枪暗杀了。其实闻一多先生一家人原本可以安全启程北上,可闻一多先生为了让李公朴先生的死有意义,他选择了以生命为代价,在悼念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上发表演讲。在此之前,特务们曾先后给闻一多先生寄来了两次子弹,并且声明:“如果不听我的话,我就在那个时候结束你的性命!”闻一多先生看完信后的举动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他的“威武不能屈”的骨气,闻一多先生仅仅淡然一笑,便把信和子弹扔进了纸篓。我想,从那一刻起闻一多先生就已置生死于度外了。

《最后一次演讲》的语言是那样的犀利,直指国民党发动派,跟敌人正面交锋。“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就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杀死了人,又不承认,还要污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读到这一段,我眼前仿佛浮现出闻一多先生演讲的情景,那滔滔不绝不可阻挡的气势,那视死如归铮铮铁骨的精神,那横眉怒目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是多么的激动人心啊!

正是闻一多先生的视死如归的精神,感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爱国的热情犹如一朵不败的鲜花在人们心中绽放。正如闻一多先生先生所说的那样的:“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成千上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现在就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光明就在眼前。”《最后一次演讲》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掩卷长思,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是啊,“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所说的,无非是一个没有丧失良心的中国人的话……”闻一多先生不也是这样吗?他又究竟犯了什么罪?大家都有一支笔一张嘴,有什么话可以拿出来说啊,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不是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是偷偷摸摸的暗杀。李公朴先生遇害,令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闻一多先生挺身而出不避危险,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大无畏牺牲精神,表现了对李公朴先生的怀念和对反动派的无耻罪行和卑劣行径的批判,闻一多先生的这最后一次演讲更是唤醒了每一个具有良知的中国人。

正是无数个像闻一多先生这样的知识分子,引导着爱国志士的思想,引导中国人民不断走向光明,寻求真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87574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作家也是普通人——《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

    作家也是普通人——《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 整本书收集的大多是作者关于琐碎生活的细节思考,有很多你我都会遇到的事情,譬如吃饭喜欢上的“饭扫光”,譬如跟4个女博士的友谊、譬如小时候爱…

    读后感 2023年2月8日
    24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600字

    【第1篇】 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的家庭,跟我的家庭很相似。类似的事情,在生活中经常发生。 我的教子很严,在我的记忆里…

    读后感 2022年7月2日
    277
  • 读《长征精神代代传・信仰的力量》有感500字

    读《长征精神代代传・信仰的力量》有感 每次看见长征二字,我的脑海里涌现的都是无数红色的脚印,是他们走出了二万五千里的红色之路,是他们用血肉之躯突破敌人的层层封锁,是他们点燃了无数中…

    读后感 2022年7月9日
    120
  • 掩耳盗铃读后感600字

    无意中我又翻到了之前看的这本《成语故事之掩耳盗铃》,在课本上我们也学习过这则故事,可今天我再看时,脸不由自主的红了。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个故事,故事讲的是一个小偷看到别人家的门铃十分…

    读后感 2022年7月31日
    271
  • 《特斯拉自传》读后感_1000字

    《特斯拉自传》读后感1000字 书给四星,是因为觉得内容还不够,无法满足我的好奇心。而对于特斯拉本人,早在查找通古斯爆炸资料的时候就引发兴趣而去了解,至于了解的结果,自然是大大的拜…

    读后感 2022年9月9日
    264
  • 读鲁迅《故乡》有感1200字

    大概是由于媒体炒作的缘故吧,去年看的书报似乎是近几年来最多的,然而,现在回顾一下,却没有一篇能留下什么印象,感觉像一地鸡毛,估计已经被扫进了记忆的垃圾堆。 王朔的作品我至今还没有涉…

    读后感 2022年7月13日
    10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