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磨灭的记忆——读《屠刀下的花季》有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10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屠刀下的花季》首先是它的封面吸引了我的好奇心,他是一个男孩穿了一件旧棉袄,挎着包袱。而他的眼睛眯成一条缝,眼神中充满了绝望,而身后却是国人永不会遗忘的城市——南京!

南京大屠杀就像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大伤疤,而我们也必须正视这一段历史事实。这些历史记忆便汇成了流淌在身体中的血液。而脑海中却绽放出多彩的画面。其中既有金色的荣耀,蔚蓝的梦想与多彩的欢声,还有残酷的黑夜,狰狞的面孔和无情的屠刀。我们改变不了历史,就正如我们改变不了自己的肤色一样。

这本书不仅记录了南京的历史,还记录了南京大屠杀的开始与结束、南京大轰炸及南京最终沦陷!向世人介绍了在大屠杀中为了保卫国家而光荣牺牲的英烈和在大屠杀中的花季少年们的悲惨经历,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历史文明古城,吴宫花草、明祖宫殿、还记载了曲折离奇的历史和神话。

1937年日本侵略者凶残得制造了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一帮强盗似的侵略者冲入南京城一夜之间着整个古城血流成河毁于一旦。我们多灾多难的国家呀,曾承受过让人难以想象的痛苦折磨。不管是妇女还是儿童他们都毫不留情,一概杀死,还用火焚烧房屋,那惊人的景象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无法想象的!

这本这本书也是献给大屠杀中幸免于难的花季少年的。字里行间透露他们的悲惨经历,脑海那泣血的控诉,成为他们心中永久的伤。当我们在春意盎然的公园里与父母畅聊时,行走在宽敞的大街上时,尽情享受着父母给予的爱时,而战火中的花季呢!而我们却从未想过如今和平而又温馨的生活是多么的可贵呀!这更是写给我们这些未来国家的建设者们的书,让我明白遇到困难时就要像那些在战争中勇于反抗的中华儿女们,他们不仅挺身而出还英勇抗敌用宝贵的生命捍卫民族的尊严。

这更是写给世人的书。1949年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重新绽放出青春的南京经历了无数战争的洗礼,早已变成了中外闻名国际化大都市但我们又可曾知道这段令国人耻辱的历史早已逝去,而在日本国内却仍然坚决否认在中国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竟还有人参拜靖国神社,左翼分子仍认为中国人造假,面对这无情的历史,让我们无法忘却。因为中国拥有共产党,所以才让那令人耻辱的一页永不重演。面对未来对中华民族建设的重大责任,我们要更加牢记,党的教诲。并在党的英明领导下,中国才能正大光明的矗立在世界之巅。

让我们一同欢聚在希望的烛光下,勉励在和平幸福生活中的花季少年们;一同为富强自己的国家而奋斗。让我们一起在悠长的钟声中祈祷,让象征着和平的鸽子永远翱翔在和平而幸福的蓝天。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87697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读《夏洛的网》有感1000字

    你听说过一头非同凡响的猪吗?你听说过会在网中织单词的蜘蛛吗?你又听说过一个名叫“芬”,喜爱、并能听懂它们的语言的小女孩吗?读了这部小说――《夏洛的网》,你就会知道这一切了。《夏洛的…

    读后感 2022年6月4日
    137
  • 《落花生》读后感600字

    我是在上时读到的《落花生》,这篇课文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落花生》中讲的是因我们爱吃花生而提议种花生,并开展收获节,我们请来和我们一起吃花生,又与我们讨论花生的好处,让我们明白…

    读后感 2022年7月11日
    99
  • 论友谊读后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论友谊读后感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喜欢孤独的人不是野兽便是神灵 ——题记 近来翻看了培根的《论友谊》一文,文中有句话引起…

    读后感 2022年10月23日
    52
  • 读《斑羚飞渡》有感450字

    【第1篇】 看了《斑羚飞渡》这篇文章后,我十分感动。 死亡,对于我们来说是可怕的,对于来说,也是可怕的。当我们面对死亡时,想到的是怎样让自己的生命延续,而《斑羚飞渡》中的老斑羚想到…

    读后感 2022年8月7日
    268
  • 《童年》读书心得800字

    读《童年》有感 在炎炎中的一天晚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使我难以入眠。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读了一本名著――《童年》。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是《…

    读后感 2022年7月27日
    104
  • 《请叫我“乐坚强”》读后感500字

    我在图书馆借了本书,名叫《请叫我“乐坚强”》。里面的大道理堆积如山,可称为“开书见理”。特别是体育测试这篇,简直是故事中的战斗机! 故事主要内容是乐天天因左脚扭伤,立定跳远的成绩位…

    读后感 2022年7月2日
    12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