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已经开始进行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了,这也意味着学习实践活动已经深入党的最基层组织了。我作为一名参加第三批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教师党员,应该如何学习和实践这一活动呢?
一、要懂得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基本要求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二、要结合教学实际,践行科学发展观。
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坚持德育为首,全员育人的理念。
学生是学校、教师、教育得以存在的前提,没有学生就无所谓学校、教师和教育。育人是教育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各项教育工作都要始终围绕这个中心,把德育工作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通过扎扎实实的素质教育实践,持续不断地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才能具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常言到“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要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就应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的有创新意识、有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有健康心理和体魄、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公民。而实现这一目标绝不是德育工作者能实现的,他需要全体教职员工,需要全体社会公民的共同努力,即需要全员育人的思想和觉悟。特别是教师,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课堂上在解决知识问题的同时,要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作为教师就应转变传统的学生观,要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