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监局局长在科学发展观征求意见座谈会上的发言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新世纪我们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质监系统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企业、服务人民健康安全的需要,也是推进质监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摒弃我们在思想观念、工作方法、机制体制等哪些不合时宜的、不科学的、不协调的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机制,推动质监事业的科学发展。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认为,目前阻碍质监事业发展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质监系统自身管理体系不完善。近年来,全省质监系统坚持“三服务”工作方针,质监工作得到了地方政府、企业和群众的好评,特别是全省质监系统技术机构自20xx年实行人事制度、工资分配制度、成本核算制度等三项制度改革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技术机构建设成效显著,但内部管理仍然比较薄弱,如:基层质监部门的请示、报批等事项不能及时回复,存在办事程序复杂,效率低,质量不高等问题。
第二、创新能力、服务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观念保守、落后。少数同志在成绩面前产生了自满情绪,不能很好地用发展的眼光审时度势,缺乏创新动力,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二是技术机构发展定位不高,技术保障能力不强,服务企业的能力弱。基层质检机构经过近些年来的快速发展,检验检测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但基础设施薄弱、技术装备落后、缺乏技术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才、自身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在引导企业自主创新、服务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作用不明显。三是服务意识不强。少数同志存在官僚思想,工作作风不扎实,缺少主动服务意识,不能处理好服务与监督的关系,不能很好地深入社会、深入企业、深入群众,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
第三、产品质量监管手段单一,缺少创新性举措。目前,产品质量监管主要采取以监督抽查、专项检查、打假治劣为主的事后监管方式,重在治“标”,而在帮扶企业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制度、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自身检测能力等“治本”措施上缺少创新性举措,尚未建立一套有效的产品质量(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这些问题不解决,必将影响和制约质监事业的发展。为此,我们必须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认清新形势下所肩负的历史责任,用开放的思想、发展的眼光,积极谋划质监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