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阆《酒泉子·长忆观潮》鉴赏及译文

  《酒泉子·长忆观潮》

  宋代: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酒泉子·长忆观潮》译文

  我经常回忆钱塘江观潮的情景,满城的人争先恐后的向江上望去。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

  踏潮献技的人站在波涛上表演,手中拿着红旗却丝毫没被水打湿。此后曾多次梦到观潮的情景,梦醒时心里仍然觉得惊心动魄。

  《酒泉子·长忆观潮》注释

  酒泉子:原为唐教坊曲,以酒泉郡地名作曲名,后用为词牌名。《金奁集》入“高平调”。有两体,一为温庭筠体,为词牌正格;二为潘阆体,又名《忆余杭》。

  长:通假字,通“常”,常常、经常。

  郭:外城,这里指外城以内的范围。

  万面鼓声中:将潮来时,潮声像万面金鼓,一时齐发,声势震人。

  弄潮儿:指朝夕与潮水周旋的水手或在潮中戏水的少年人。喻有勇敢进取精神的人。

  向:朝着,面对

  红旗:红色的旗帜。

  觉:睡醒。

  尚:还(hái),仍然。

  心寒:心里感觉很惊心动魄。

  《酒泉子·长忆观潮》赏析

  钱塘观潮,现在在浙江海宁。但在北宋,观潮胜地却在杭州。夏历八月十八日是钱塘江潮汛的高潮期,那时,这一天是“潮神生日”,要举行观潮庆典,仪式非常隆重。每到这一天,官民各色人等,倾城出动,车水马龙,彩旗飞舞,盛极一时。还有数百健儿,披发文身,手举红旗,脚踩浪头,争先鼓勇,跳入江中,迎着潮头前进。潮水将至,远望一条白线,逐渐推进,声如雷鸣,越近高潮,声势越大,白浪滔天,山鸣谷应。水天一色,海阔天空。如沧海横流,一片汪洋。当地居民,就直接称呼钱塘江为“海”,称江堤为海堤。潘阆因言行狂妄被斥逐,飘泊江湖,卖药为生,曾流浪到杭州。涨潮的盛况留给他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后来经常梦见涨潮的壮观,这首《酒泉子》小词,就是他回忆观潮盛况之作。他用《酒泉子》这个词牌写过十首词,但以这一首写得最好,最为后人所传诵。

  词的上片描写观潮盛况,表现大自然的壮观、奇伟。“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我常常想起钱塘江观潮时的情景,满城的人争着向江上望去。一开始就表明作者对于杭州观潮的盛况,永志难忘,经常回想。他首先回忆观潮的人:杭州人倾城而出,拥挤钱塘江边踮起脚尖,伸长鼻子,争看江面潮水上涨。说“满郭”(全城),虽是夸张之词,但有现实生活做依据,倾城而出是对这种传统观潮盛况的真实写照。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这两句是说,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观潮》描写:潮水来时,“大声如雷霆,······吞天沃日,势极雄豪。”虽然也写的很形象,却不如潘阆“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这么惊险生动,有声有色。真是天下壮观,人间奇迹!不能不令人钦佩作者的想象力,既大胆、又确切。经他这么夸张的韵味,纵使从来没有观过潮的人,也觉得心动神摇,意气风发。

  下片描写弄潮情景,表现弄潮健儿与大自然奋力搏斗的大无畏精神,抒发出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过片转而描写弄潮儿的英勇无畏、搏击风浪、身手不凡和履险如夷。这两句纯用白描手法,写得有声有色,富于动感,眩目惊心。结拍由回忆转为现实,写词人虽离杭已久,但那壮观的钱江涌潮仍频频入梦,以至梦醒后尚感惊心动魄。

  此词对于钱塘江涌潮的描绘,可谓匠心独远,别具神韵。词中“来疑沧海尽成空”一句采用夸张手法,浓墨重彩,大开大阖,感染力甚强。上片第二句的“争”、“望”二字,生动地表现了人们盼潮到来的殷切心情,从空间广阔的角度进行烘托与大潮的壮观结合得甚为密切。结拍言梦醒后尚心有余悸,更深化了潮水的雄壮意象。前后的烘托与中间重点描写当中的夸张手法配合紧密,使全词的结构浑然一体。

  《酒泉子·长忆观潮》创作背景

  潘阆以卖药为生时曾流浪到杭州,亲眼见过钱塘江涨潮时的盛况,以至于今后的日子里多次梦见涨潮的情形。这首《酒泉子》的小词,就是他回忆观潮盛况而作的。

  《酒泉子·长忆观潮》作者介绍

  潘阆(?~1009)宋初著名隐士、文人。字梦空,一说字逍遥,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一说扬州(今属江苏)人。性格疏狂,曾两次坐事亡命。真宗时释其罪,任滁州参军。有诗名,风格类孟郊、贾岛,亦工词,今仅存《酒泉子》十首。

【潘阆《酒泉子·长忆观潮》鉴赏及译文】相关文章:

1.《酒泉子·长忆观潮》潘阆

2.酒泉子长忆观潮译文

3.《酒泉子·长忆观潮》文学鉴赏

4.潘阆词作酒泉子鉴赏

5.《酒泉子潘阆》阅读答案

6.《酒泉子·长忆观潮》赏析

7.关于酒泉子·长忆观潮注释及翻译

8.酒泉子长忆观潮翻译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242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语文文言文理解试题和答案:颜回好学

    语文文言文理解试题和答案:颜回好学   颜回好学《史记》   【原文】   回年 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68
  • 鹊桥仙(赠蛰子沙道昭)

    朝代: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红莲含蕊,露珠凝碧,飞落华池滴滴。运归金鼎唤丁公,炼得似、一枚朱橘。三花喷火,五云拥月,上有金胎神室。洞房云雨正春风,十个月、胎仙了毕…

    古诗文 2020年6月1日
    667
  • 疑人窃履

      【文言文】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ldquo…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16
  • 孟郊《烈女操》古诗原文

         《列女操》 作者:孟郊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      1、梧桐:传说梧为雄树,桐为雌树,其实梧桐树是…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54
  •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意思翻译及赏析

    原文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508
  •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10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