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鉴赏及译文参考

  《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唐代:韦庄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

  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

  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

  《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译文

  分别半年你我音书断绝,短短的一寸离肠也郁结着万千愁情。相见很难,分别却很容易,转眼又到了玉楼繁华似雪的时节。

  暗暗相思,无处诉说,愁过白天又愁烟云遮明月,愁到此时心情更凄恻。伤心的眼泪不停流淌,打湿红色衣袖。

  《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注释

  书:《全唐诗》作“信”。

  “一寸”句:意谓短短的一寸离肠也郁结着万千愁情。离肠:犹离情。结:谓离愁郁结。

  玉楼:即闺楼。花似雪:梨花如雪一样白。指暮春时节。

  烟月:指月色朦胧。

  红袖:妇女红色的衣袖。黦(yuè):黑黄色。此指红袖上斑斑点点的泪痕。晋周处《风土记》:“梅雨沾衣,皆败黦。”

  《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鉴赏

  这一首词,也有人认为是韦庄“留蜀后思君之辞”,跟他另一首《应天长》(绿槐阴里黄莺语)的命意相同,不是没有道理的。而韵文学专家羊春秋认为这首词乃情人别后相忆之词,不必过干求深。把爱情词都连到君国上面来,是难免穿凿附会之讥的。

  诗重在发端,词也是起结最难。发端处要开门见山,一下擒住题旨,才不致流于浮泛。所以况周颐说:“起处不宜泛写景,宜实不宜虚,便当笼罩全阕,它题便娜动不得”(《蕙风词话》卷一)。“别来半岁音书绝”,正是实写,是全词抒情线素的起点,也是笼罩全篇的冠冕。它既点明了别后的时间是“半岁”,又倾诉了别后的情况是“音书绝”。以下的词意全从此语生发出来。不是别后半岁,音书隔绝,就没有这首词的创作冲动,就没有这首词的审美情趣。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词人迫于无法遏制的情感的需要,真实地反映了别后的心境是“一寸离肠千万结”。离肠即是离情,但离情是无形的、抽象的,离肠是有形的、具体的,便于用数字来表现离愁的程度。在极短的“一寸离肠”上系上“千万愁结”,通过两个大小悬殊的对比,更能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所以韦庄不但喜用“离肠”,而且喜用数字。“满楼弦管,一曲离声肠寸断”(《上行杯》),就是同一艺术构思。“别易会难”,古人所叹。而李商隐翻之为“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用两个“难”字,说明“别”也是很难为怀的。柳永正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雨霖铃》)的描绘。王实甫也为崔莺莺设计过“柳丝长,玉聪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西厢记·长亭送别》)的痴话。而词人却把这个成语,化为极其平淡的两句话,并没有在这个成语的基础上,创造出什么新的意境。而且似乎有些执着地坚持这个传统的看法。但若把“难相见,易相别”放在这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仔细体会,就会发现它既是“一寸离肠千万结”的原因,也是“又是玉楼花似雪”的过脉、大概半岁前在长亭送别的时候,正是“飞雪似杨花”;而在两地睽违的今天,又是“杨花似雪”了。飞花如雪,“玉楼”中人此时所见光景当亦同之。由此转入所忆之人,及彼此相对忆念之情。张砥中说:“凡同前后两结。最为紧要。前结如奔马收缰,须勒得住,尚存后面地步,有住而不住之势。”(清王又华《古今词论》引)这一结既是有效地照应了起句的“别来半岁”,又为下阕的词意开拓了广阔的境界,大有“水穷云起”、有余不尽的审美趣昧。

  下阕即从居者着想,写她面对明媚的春兄,无日无夜不在怀念远方的行人。“暗相思”三句,i黯谈而悲,情深而婉,恰到好处地道出了天下少妇的娇羞心情,她暗自咽下“别是一般滋蛛”的苦酒,而不敢在别人面前倾诉那满腔哀怨,万种闲愁。她在朦陇的夜色中,看到天上团圜的.月,想起人问离别的人:想到自己在见月思人,不知对方是否也在望月思乡?这月曾经是照过他们离别的。那“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的容态,“除却天边月”,是“没人知”(《女冠子》)的。这月也是他们夜半私语时的见证,那“说尽人间天上,两心知”(《思帝乡》)的绮语,也只有“月”才知道。可如今是“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叫她惘怅。于是她越想越觉得“人寂寞”、”恨重重”,“玉郎薄幸去无踪”(《天仙子》),越想越埋怨自己“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谒金门》)。真是“含恨暗伤情”(《望远行》),“万般惆怅向谁论”(《小重山》),于是情不自禁地“泪沾红袖黦”了。词人写过很多的泪,如“泪界莲腮两线红”(《天仙子》),李调元在《雨村词话》中就充分肯定它说:“词用‘界’字,始于端己。宋子京效之云:‘泪落胭脂,界破蜂黄浅’。遂成名句。”说明词人是善于遣词造句的。只有在“新啼痕间旧啼痕”(秦现《鹧鸪天》)时,才会在红袖上浸渍着“黦”,所以它不但与“红袖”、“清泪”相映成趣,而且表达了她一次又一次地流下了相思的清泪。王仕祯在《花草蒙拾》中特别拈出这一句话说:“着意设色,异纹细艳,非后人纂组所及”,“山谷所谓古蕃锦者,其殆是耶?”就是对韦庄遣词造句功夫的最高评价:“富于万篇,贫于一字”,是从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可见遣词造句,是艺术传达的重要手段。如果没有熟练地掌握这种技巧,就不能使艺术构思得到符合美的规律的表现。刘勰说:“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好”(《文心雕龙·神思》),正是指出作者在构思时,展开想象的翅膀,容易在脑子里浮现一幅奇特的景象,等到把它变成语言写在纸上,就觉得平淡无奇了。此语很好地说明了艺术构思与艺术传达的辩证关系。还须特别指出的是:这个结句,不但表现了作者善于遣问造句的艺术才能,而且是采用“情结”的方式,环顾起句,有尽而不尽之意。下阕以“想得”二字领后两句,“此时”二字包前三句,悬想对方相思情景,得杜甫“今夜鄜州月”诗的思致。“此时”之“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半烟月”,又体现出两地同时,两人同心,亦彼事,亦己情,一齐摄入,映照玲珑,构想深微,笔致错落。

  《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作者介绍

  韦庄(约836年- 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鉴赏及译文参考】相关文章:

1.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诗词赏析

2.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翻译赏析

3.韦庄《应天长》原文及翻译赏析

4.韦庄的诗歌鉴赏参考

5.《雨无正》原文鉴赏及译文参考

6.韦庄《古离别》唐诗鉴赏

7.韦庄诗鉴赏之上元县

8.韦庄诗金陵图鉴赏

9.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译文鉴赏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256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林逋《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鉴赏及译文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宋代:林逋   底处凭阑思眇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65
  • 得乐天书的翻译赏析

      《得乐天书》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元稹。其古诗全文如下: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前言】   《得乐天书》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78
  • 柳宗元《桐叶封弟辨》原文翻译赏析

    《桐叶封弟辨》是唐朝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辨”是一种用于辨析事物的是非真伪而加以判断的论说文体,韩愈的《讳辨》和柳宗元的这篇文章,都是这方面的代表性作品。但…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64
  • 疑人窃履文言文的道理

    疑人窃履文言文的道理   疑人窃履是一个汉语词汇,是不要随便怀疑他人,要有真凭实据,指用人应充分信任,出自《历代寓言大观》。以下是疑人窃履文言文的道理,欢迎阅读。   原文   昔…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72
  • 古诗估客乐四首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释宝月

    作者:释宝月 朝代:〔南北朝〕 郎作十里行,侬作九里送。 拔侬头上钗,与郎资路用。 有信数寄书,无信心相忆。 莫作瓶落井,一去无消息。 大艑珂峨头,何处发扬州。 借问艑上郎,见侬所…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45
  • 8首最著名的冬日古诗词,一首一个名句,哪一句打动了你?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大雪封山,天地一片白茫茫,没有一只鸟,不见一个人。只有一个披着蓑笠的老翁,在江雪中,独自垂钓。 这是典型的…

    2022年11月12日
    13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