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送杨山人归嵩阳》赏析及译文

  《送杨山人归嵩阳》

  唐代:高适

  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

  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

  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

  《送杨山人归嵩阳》译文

  不到嵩阳转眼过去十年,从前隐居的心事已经徒然。

  一二位老朋友不能相见,少室山的三十六峰还在眼前。

  夷门的初春二月柳条泛绿,流莺数声令人热泪沾衣。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不招我,知道你以此来忘掉帝力。

  山人一心前往嵩阳路,只留下无穷眷念长久回忆。

  《送杨山人归嵩阳》注释

  杨山人:具体事迹不详,李白亦有《送杨山人归嵩山》诗,写的应是同一人。嵩阳:隋唐时县名,在嵩山之南;唐武后时期改称登封(今属河南)。

  动:近。

  心事:指欲隐居嵩阳之事。徒然:枉然,空然,意谓不能实现。

  三十六峰:嵩山有三十六峰。犹眼前:依然还在眼前。

  夷门:战国大梁的城门。在今河南开封县城内。战国时魏国的贤士侯赢为夷门监者。

  流莺:莺鸟。流,谓其鸣声圆转。

  不我招:即不招我之意。

  帝力:帝王的作用,指皇权统治。

  眷眷:同睠睠,反顾的样子,表示心里顾念很深。

  《送杨山人归嵩阳》创作背景

  从诗中“夷门二月柳条色”一句,可以推断出这首诗写于大梁,因为夷门是战国时代魏国都城大梁的东门。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有不同说法。有人认为作于天宝三载(744);有人认为李白与高适两首同题诗,都是天宝四载(745)五月后所作。兹从天宝四载之说,但从诗中的“二月柳条色”推断,此诗应是在该年春二月左右所写。

  《送杨山人归嵩阳》赏析

  诗的前两句诗人感叹十年的时间,人事屡经变迁,心境发生很大变化,过去曾经有过的种种梦想和想法都被时间慢慢地消磨直至淡忘,隐居的心事也已经徒然。三、四句中写诗人来到嵩山之后的情形,本想会会旧友叙叙旧情,可是遗憾的是仅有的几个挚友可能都遭遇变故,没有再见到。看着挺立眼前的嵩山三十六峰,诗人不由发出慨叹:青山依旧,故人难求。唯其如此,他才格外珍惜与杨山人的友情。

  五、六两句点明了送别的具体时节、地点。开封二月,草长莺飞,阵阵春意令人流连忘返。春色使人欣喜,却也使人生出感伤,因为诗人就要在此时此地告别朋友。本来报春的流莺,现在却叫人感伤不已。这时的`春色越迷人,越惹动离情,所谓“以乐景写哀”,更觉悲哀。诗人面对将要归嵩阳的故人,面对让人伤情的景致,离别之情难耐,不禁潸然泪下。

  七、八句用了《击壤歌》的传说典故。这个传说原本是对尧安民之政的歌颂和赞扬,本诗则以“凿井耕田”、“忘帝力”等表示隐居生活。诗中说的“不我招”,体现出诗人欣羡杨山人过着超然世外的恬淡隐居生活。

  最后两句描写别离。挚友别离,前路漫漫,离愁别绪总会涌上心头。诗人祝愿友人这一去前路顺利,申说别后必然相忆之情。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与友人的叙旧分别,诗人触景生情,以景写情,通过此诗抒发内心的依依惜别。诗写得婉转流畅,情深意切。

  《送杨山人归嵩阳》作者介绍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高适《送杨山人归嵩阳》赏析及译文】相关文章:

1.高适《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译文及赏析

2.《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译文及赏析

3.《送何遁山人归蜀》的阅读答案和翻译赏析

4.送何遁山人归蜀翻译及赏析

5.梅尧臣古诗《送何遁山人归蜀》赏析

6.古诗《送何遁山人归蜀》

7.送何遁山人归蜀阅读及答案

8.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高适唐诗鉴赏

9.《送徐无党南归序》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258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唐诗子夜吴歌·夏歌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李白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子夜吴歌·夏歌译文及注释 子夜吴歌·夏歌译文 镜湖之大有三百余里,到处都开…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24
  •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这两句是说,三巴的路途遥远,羁旅之人,时时怀着戒惧之心,客居在这万里之外的险地,实在艰难得很啊!崔涂穷年羁旅,终生飘泊,到过今江苏…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62
  • 欧阳修文集――卷七十・居士外集卷二十

      ◎书二十首   【答徐无党第一书】   修白。人还,惠书及《始隐》、《书论》等,并前所寄《获麟论》文,辞驰骋之际,岂常人笔力可到?于辨论经旨,则不敢以为是。盖吾子自信甚锐,又尝…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62
  •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的知识点总结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的知识点总结   五、通假字 知识点总结   通假字,汉字的通用和假借的简称。所谓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或者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它们之间语音相同或相近,并没有意义上…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82
  • 文言文断句的知识

    文言文断句的知识   一、什么叫断句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136
  • “樱桃带雨胭脂湿,杨柳当风绿线低”的意思及鉴赏

    “樱桃带雨胭脂湿,杨柳当风绿线低”这两句是说,带雨的樱桃,红艳可爱,就像新涂在美人面颊上仍然湿润的胭脂那样;青翠的杨柳经风摆动,枝条低垂,像害羞的少女一样低…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6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