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仲孚《苏堤清明即事》翻译赏析

  苏堤清明即事

  作者: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注释:

  ①苏堤,元佑间苏轼官杭州刺束时建于西湖。

  ②梨花风,古代认为从小寒至Ⅱ谷雨有二十四番应花期而来的风。梨花风为第十七番花信风。梨花风后不久即是清明。

  ④笙歌,乐声、歌声。

  ④属,归于。

  ⑤按,古人极重清明节,有“朝朝清明,夜夜元宵”之说。该诗意境与周密《曲游春》词“沸十里、乱弦丛笛。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相似。

  ⑥即事,歌咏眼前景物

  ⑦梨花风,梨花为第十七番花信风。

  ⑧吴惟信,字仲孚,霅川(今浙江吴兴)人。南宋后期诗人。

  翻译:

  春光明媚、和风徐徐的西子湖畔,游人如织。

  到了傍晚,踏青游湖人们已散,笙歌已歇,但西湖却万树流莺,鸣声婉转,春色依旧。

  把佳节清明的西湖,描绘得确如人间天堂,美不胜收。

  赏析:

  这首诗对大好春光和游春乐境并未作具体渲染,只是用“梨花”、“笙歌”等稍作点染,此诗的构思之绝,就体现在作者不由正面入手,而是借游人的纵情、黄莺的恣意,从侧面措意,促人去展开联想。游子寻春,不但“半出城”,而且“朝而往,暮而归”,痛玩了整整一天,足见西湖胜景令人目不暇接,节日气氛使人流连忘返。再看“流莺”,当人们“笙歌鼎沸,鼓吹喧天”之时,它的世界被人类“强占”。现在,“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被压抑了一天的黄莺,又受了游人情绪的感染,当它重成了绿林的主人,怎能不欣喜若狂?不难想象,黄莺匿迹,是因人喧场面的热烈;而它的再现,正说明宜人秀色的魅力。这样,诗人叙节日情景,状清明景色,不是直接绘描,而是就有情之人和无情之莺的快乐,由侧面实现自己的创作目的。

  前两句写西湖春景和游春的热闹场面。后两句说日暮人散以后,景色更加幽美,那些爱赶热闹的人既然不知道欣赏,只好让给飞回来的黄莺享受去了。 反映了清明时节郊游踏青的乐趣:“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江南三月正是“梨花万朵白如雪”的季节,青年人结伴出城,踏青寻春,笙笛呜咽,歌声袅袅,微风拂面,杨柳依依,真是“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273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左传文公文公二年》文言文

    《左传文公文公二年》文言文   【经】二年春王二月甲子,晋侯及秦师战于彭衙,秦师败绩。丁丑,作僖公主。三月乙巳,及晋处父盟。夏六月,公孙敖会宋公、陈侯、郑伯、晋士縠盟于垂陇。自十有…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53
  •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李白带拼音版古诗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李白带拼音版古诗”由文言文之家整理发布,欢迎阅读。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李白带拼音版古诗 《 秋qiū登dēng宣xuān城ch&eacute…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365
  • 满井游记

    朝代:明代 作者:袁宏道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

    古诗文 2020年3月20日
    627
  • 文言文《后汉书·刘平传》阅读理解

    文言文《后汉书·刘平传》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1分)   刘平字公子,楚郡彭城人也。王莽时为郡吏,政教①大行。其后每属县有剧贼,辄令平字之,所至皆理,由是…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5
  • 表示说的文言文词语

    表示说的文言文词语   文言文字词积累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表示说的文言文词语,快来看看吧!   表示说的文言文词语   一字词语:讲 说 喊 叫 呼 吟 读 问 答…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81
  • 描写深厚友谊的古诗

      《赠汪伦》李白   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别董大 》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5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