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文言文翻译及阅读

  高山流水是古代一个传说,下面是高山流水文言文翻译及阅读,欢迎参考阅读!

  高山流水

  原文

  伯牙子①鼓琴,其友钟子期②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③,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④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⑥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

  【注释】

  ①伯牙子:春秋时精于琴艺的音乐家。 ②钟子期:春秋时精通音律的音乐鉴赏大师。③方鼓而志在太山:正弹奏到意在描绘泰山的乐曲。鼓,动词,弹奏。太山,指泰山。 ④少选:一会儿。 ⑤汤汤(shāng shāng):形容大水急流的样子。 ⑥奚由:“由奚”的倒装,即“由何”,从何。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伯牙子鼓琴 2.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

  3.伯牙破琴绝弦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2.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

  三、文中的“骥”是比喻 ,“伯乐”是比喻 。

  四、对下列句子中的语气助词“哉”的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1.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2.贤者奚由尽忠哉!

  A.(1)表示感叹,(2)表示反问。 B.(1)表示感叹,(2)表示设问。

  C.(1)表示设问,(2)表示感叹。 D.(1)表示设问,(2)表示反问。

  【参考译文和答案】

  译文

  伯牙是一位有名的琴师,他的琴术很高明,钟子期则善于欣赏音乐。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高山。钟子期高兴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大山!”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有一次,他们两人一起去泰山的北面游玩,游兴正浓的时候,突然天空下起了暴雨,于是他们来到一块大岩石下面避雨,伯牙心里突然感到很悲伤,于是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琴弹起来。开始弹绵绵细雨的声音,后来又弹大山崩裂的声音。每次弹的时候,钟子期都能听出琴声中所表达的含义。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能想象出我弹琴时所想的意境,我的琴声无论如何也逃不掉你的听力!”

  答案

  —、1.弹奏 2.能够,值得 3.断 二、1.琴弹奏得真好啊!好像看到了巍巍的泰山1 2.不但弹琴是这样,贤人也这样。 三、贤人 赏识贤人的人。 四、A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282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蟾宫曲・春情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①。 证候来时②,正是何时? 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注释①千金:喻珍贵。 何之:到…

    古诗文 2022年5月24日
    132
  • “李信圭,字君信,泰和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李信圭,字君信,泰和人。洪熙时举贤良,授清河知县。县瘠而冲,官艘日相衔,役夫动以千计。前令请得沭阳五百人为助然去家远艰于衣食信圭请免其助役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两邑便之。俗好发冢纵火,…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6
  • “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的诗意:逢临秋季草堂边蟋蟀叫得更急,时近黄昏深山里蝉鸣徒增悲意。这两句是说,山间早秋傍晚时分,蟋蟀在草间不住鸣叫,秋天已经…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42
  • 韩元吉《六州歌头·东风著意》

    韩元吉 桃花 东风著意,先上小桃枝。红粉腻,娇如醉,倚朱扉。记年时,隐映新妆面,临水岸,春将半,云日暖,斜桥转,夹城西。草软莎平,跋马垂杨渡,玉勒争嘶。认蛾眉,凝笑脸,薄拂燕脂,绣…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69
  • 古诗春日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张耒

    作者:张耒 朝代:〔宋代〕 如丝苣甲饤春盘,韭叶金黄雪未干。 旅饭二年无此味,故园千里几时还。 异方时节三巵酒,残岁风烟一惨颜。 曾奉龙旗典邦礼,岁穷祠祀少休闲。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19
  • 贯云石――【双调】寿阳曲_担春盛,问

      【双调】寿阳曲_担春盛,问   元代:贯云石   担春盛,问酒家,绿杨阴似开图画。下秋千玉容强似花,汗溶溶透入罗帕。   松杉翠,茉莉香,步回廊老仙策杖。月明中晚风宝殿凉,玉池…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5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