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练子·砧面莹》翻译赏析

  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译文:衣裳寄到玉门关,该有迢迢上万里,可是夫婿守边的地点,还在遥远的玉门关以西!

  [出自] 北宋 贺铸 《捣练子·砧面莹》

  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注释:

  莹:光洁貌。

  杵:捣衣的木槌。

  泪墨题:用和着泪水的墨水题写。

  玉关:玉门关,在甘肃敦煌县西,古代是西北边陲的交通要道。

  戍人:防守边疆的军人。

  译文:

  捣衣石砧亮晶晶,捣衣木槌声很整齐。征衣捣过打好包裹,泪水研墨把亲人名字题。衣裳寄到玉门关,该有迢迢上万里,可是夫婿守边的地点,还在遥远的玉门关以西!

  赏析:

  外有征夫,内有怨女,这是封建兵役制度下的社会问题。这首词就是从怨女的角度来写这样的人生悲剧。即写闺中思妇思念远戍征人,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思想。

  词一开始两句“砧面莹,杵声齐”。先从捣衣石和杵声写起。“砧”就是捣衣石,这是思妇为征人捣制寒衣经常用的,由于年深日久,表面已被磨得光滑晶莹。“杵”,捶衣布的木槌。“齐”字,指用木槌均匀地有节奏地逐次捶击布帛。这两句表面上写的是捣衣石和杵声,其实字里行间自有捣衣人在其中。从一个“莹”字上面,分明可以想见,作为征人妻子的思妇,是如何的辛勤劳动,经常地捣布帛,做征衣,年复一年,以至于那块捣衣石也被磨得精光油滑了。从一个“齐”字上面,可以想见思妇捶衣捣练的技巧,与人合作的协调。在熟练有节奏的杵声中,倾注了她多少血汗劳动啊!传达出她忆念远人的多少深情啊!

  接着第三句“捣就征衣泪墨题”,写她怎样封寄征衣的情况。“捣就”,就是“捣成”。这句说思妇把捣成的征衣打好包裹,然后和泪水研墨,再把亲人的姓名,题写在捣成的征衣的封套上。这样,就把一个和泪题字,千种愁思,万种感慨的思妇形象塑造出来了。

  词末两句“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进一步写思妇的心理活动。“玉关”即玉门关。“戍人”即戍边的征人。这两句是说将征衣寄到玉门关,怕该有迢迢万里路吧,然而征人戍守的地方还在玉门关以西更为遥远的地方呢,自己寄出的征衣何时才能收到呢?如果“胡天八月即飞雪”的玉门关外,不能及时收到征衣,那岂不冻坏了征人吗?表现了思妇对远征丈夫的关怀、惦念、体贴入微的心情。欧阳修名句“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颇为人称道,此词结尾句式与之很相似,因之,与欧词确有异曲同工之妙。(董冰竹)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383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庄子秋水》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秋水   《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49
  • 《为人大须学问》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为人大须学问意思是做人应该学习与求问。 为人大须学问 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165
  • 芙蓉楼送辛渐

    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龄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古诗文 2020年3月21日
    638
  •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译文我俩曾一同客居在江汉,每次相逢一定要喝酒畅谈,直到酣醉方才回还。自从离别后,你…

    古诗文 2022年5月23日
    127
  • 连处士, 应山人也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连处士, 应山人也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其矜…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55
  • 田父遗产文言文翻译

    田父遗产文言文翻译   同学们有学过田父遗产这篇文言文吗?以下是是它的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田父遗产文言文翻译  原文   昔有一田父,自幼孤寒,而立之年乃有家室。日出而作,日…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17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