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邑道中陈与义的翻译赏析

  原文:

  襄邑道中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

  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

  不知云与我俱东。

  襄邑道中字词解释:

  1、襄邑:宋代县名,即今河南睢县,当时有汴河通东京(今河南开封)。

  2、榆堤:即指汴河之堤,当时种满榆树。

  3、不知:不知道。俱东:俱:一起指一起向东。

  襄邑道中翻译:

  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连船帆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红色,

  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

  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前进。

  襄邑道中背景:

  这首诗作于政和七年(1117),作者任满经襄邑入京,诗人此行是任开德府教授期满,入京待选,因此志得意满,心情舒畅。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即景抒怀诗。

  襄邑道中赏析:

  全诗写坐船行进于襄邑水路的情景。首句写两岸飞花,一望通红,把作者所坐的船都照红了。用“红”字形容“飞花”的颜色,这是“显色字”,诗中常用;但这里却用得很别致。花是“红”的,这是本色;船本不红,被花照“红”,这是染色。作者不说“飞花”红而说飞花“照船红”,于染色中见本色,则“两岸”与“船”,都被“红”光所笼罩。次句也写了颜色:“榆堤”,是长满榆树的堤岸;“飞花两岸”,表明是春末夏初季节,两岸榆树,自然是一派新绿。只说“榆堤”而绿色已暗寓其中,这叫“隐色字”。与首句配合,红绿映衬,色彩何等明丽!次句的重点还在写“风”。“百里”是说路长,“半日”是说时短,在明丽的景色中行进的小“船”只用“半日”时间就把“百里榆堤”抛在后面,表明那“风”是顺风。作者只用七个字既表现了绿榆夹岸的美景,又从路长与时短的对比中突出地赞美了一路顺风,而船中人的喜悦心情,也洋溢于字里行间。

  古人行船,最怕逆风。作者既遇顺风,便安心地“卧”在船上欣赏一路风光:看两岸,飞花、榆堤,不断后移;看天上的“云”,却并未随之而动。作者明知船行甚速,如果天上的“云”真的不动,那么在“卧看”之时就应像“榆堤”那样不断后移。于是,作者恍然大悟:原来天上的云和自己一样朝东方前进。

  作者坐小船赶路,最关心的是风向、风速。这首小诗,通篇都贯串一个“风”字。全诗以“飞花”领起,一开头便写“风”。如果没有“风”,“花”就不会“飞”。次句出“风”字,写既是顺风,风速又大。三、四两句,通过仰卧看云表现闲适心情,妙在通过看云的感受在第二句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了既遇顺风、风速又大,而作者的闲适之情,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表现。应该看到,三、四两句也写“风”,如果不是既遇顺风、风速又大,那么天上的云便不会与船同步前进,移动得如此迅疾。以“卧看满天云不动”的错觉反衬“云与我俱东”的实际,获得了出人意外的艺术效果。

  个人资料: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385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吴时,字伸道,邛州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吴时,字伸道,邛州人。初举进士,得学究出身;再试,中甲科。知华州郑县,转运使檄州运米五万输长安,郑独当三万。时贻书使者曰:“会三万斛之费,以车则千五百乘,以卒则五万夫,…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141
  • 前出塞九首·其六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古诗文 2020年3月18日
    636
  • 义田记

    朝代:宋代 作者:钱公辅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

    古诗文 2020年3月6日
    585
  • 孤月楼古词风韵

    严冬腊月梅开颜, 白雪秋霜孤心寒。 思人独上楼月台, 遥望伊人任不还。

    古诗文 2022年9月29日
    63
  •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的诗词及鉴赏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苏轼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颖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29
  • “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这两句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锦江的山好像因我之去,而牵绕着别恨,令人肝肠寸断;锦江的水似乎也…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