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原文和翻译

  石灰吟

  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作:千锤万击出深山/千鎚万击出深山)

  (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全不怕)

  「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虚词,形容很多。锤:锤打。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浑:全。

  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鉴赏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创作背景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于是,12岁的于谦写下的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400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关于描写河南的古诗词

      劝我酒(白居易)   劝我酒,我不辞。请君歌,歌莫迟。   歌声长,辞亦切,此辞听者堪愁绝。   洛阳女儿面似花,河南大尹头如雪。   河南王尹初到以诗代书先问之(白居易)  …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112
  • 《宋史慕容延钊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慕容延钊,太原人。父章,襄州马步军都校、领开州刺。延钊少以勇干闻。汉祖之兴也,周祖为其佐命,以延钊隶帐下。周广顺初,补西头供奉官,历尚食副使、铁骑都虞候。   世宗…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58
  • 欧阳修《与荆南乐秀才书》

    原文: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

    古诗文 2022年5月15日
    177
  • 师说的文言文同步素材

    师说的文言文同步素材   唐代古文運動   〈一〉古文運動先聲   文學發展至南北朝,唯美之風極盛,時人寫詩論文,只注重平 仄、音韻、偶句等外在形式,而忽略了文學自身的文學價值。於…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38
  • 司马光好学

    朝代:宋代 作者:朱熹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

    古诗文 2020年3月5日
    668
  • 《百家姓.尹》文言文的历史来源

    《百家姓.尹》文言文的历史来源   历史来源   「尹」源出 ;   一﹕ 以官为氏. 据《风俗通义》云: 师尹, 三公官也. 师即太师, 尹即尹氏, 职同太师.   二﹕ 以邑名…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