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禖屏风歌》原文及翻译

  《生禖屏风歌》

  玉墀暗接昆仑井,井上无人金索冷。

  画壁阴森九子堂,阶前细月铺花影。

  绣屏银鸭香蓊濛,天上梦归花绕丛。

  宜男漫作后庭草,不似樱桃千子红。

  【前言】

  《生禖屏风歌》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诗作。此诗是作者吊唁庄恪太子李永之作。前段通过景物的描写,暗含作者的怜悯与追思之意;后段用典,表达作者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之情。

  【注释】

  ⑴细月:一作“碎月”。

  ⑵濛:也作“蒙”。

  【赏析】

  温庭筠这首诗的用意,詹安泰先生有过很好的说明。他说:至于《生禖屏风歌》,更是以一般太子的典故来反映当时的现实。假如没有庄恪太子事,飞卿一定不会写这样的诗的。《汉书》中有东方朔作皇太子生禖屏风事,枚皋传有“与东方朔作《皇太子生赋》及《立皇子禖祝》”的说法,戾太子传也有“初,上年二十九乃得太子,甚喜,为立禖,使东方朔、枚皋作禖祝”的记载。飞卿正是借旧题来发挥新意的。诗中最后“宜男漫作后庭草,不似樱桃千子红”句,更十分明显地表露出他的用意:宜男之草竟不及樱桃之子,那就是指皇太子反不及其他诸子的怪事。总之,飞卿为庄恪太子所写的诗,有正面的,有侧面的,在温集中,和其他有关系的人物比较起来,还是占有相当分量的。可见这首诗是吊唁庄恪太子的。当与《庄恪太子挽歌词》并读。

  诗八句,分作两段。前段四句,细玩诗意,是此诗当写于太子已死多时,所以字面上用的是“玉墀暗”、“井无人”、“壁阴森”以及“碎月”等,都莫不是暗示太子永久已不在这里了。通过景物的描写,暗寓怜悯与追思之意。

  “玉墀暗”,白玉的阶级,因长时间没有人走,也没有人来洒扫,落满了灰尘,所以显得黯然无色,失去了昔日的光洁。这三个字很富有引伸的意味,说明他过去是经常到东宫走动的。因为太习惯昔日之繁华了,是以这才陡地感到连台阶也较之过去为“暗”了。这“暗”是实情,也是作者心理的反映。仿佛这玉阶也和自己此时的心情一样:“黯然神伤”。这个“暗”,是带有作者感情色彩的。它既寓有人事变迁的感慨,复寄托着久久不能自已之友谊的伤感。此刻一来,顿感冷落。景与情会,故写下这样富有感情的诗。说他“用字精妙,下语镇纸”,从这里就可以看见。

  昆仑井,不必泥求,以为一下从长安跑到了新疆、西藏。只不过是说太子宫中的水井而已。诗人为了使诗写得美,往往用高大、华美的东西来修饰。井是经常要汲水的,正因为东宫没有了人,所以长久也没有人到井边来汲水了,显得那井上辘轳的铁索也因失去了手的温泽而变冷了。这“冷”又是从感情中选炼出来的字眼。温庭筠几乎也扯进太子事件中而掉了脑袋的。他在事后还说过:“寒心畏厚诬”,则这“冷”的感觉亦即“寒心”,故实在不能当一般的修辞轻轻放过。他是以太子和自己的巨大的悲痛以及种种压力凝结而成的。更妙的是,他在这里说的是“玉墀暗接昆仑井”,着一“暗接”,使人想到的不仅是玉阶生尘,从玉阶到水井的路上,也长满了野草蒿蓬,茂盛得连路都看不见了,因而显得是和玉阶“暗接”了起来。常为人所践踏的路尚如此,则整个宫中其他之荒凉就更为可见。七个字,满目的苍凉,无限的感慨,不言而自见。太子之宫尚如此,给人的是一种衰败的不祥之兆,不能不感到为国家的前途而担心。这一联是东宫的外景。

  “九子堂”是太子的住地。堂绘有九子母,“九子母”女神名,传说能祐人生子。《汉书·成帝纪》:“元帝在太子宫生甲观画堂。”颜师古注:“画堂画九子母。”是以九子堂即是画有九子母的太子宫。九子母原为九子魔母,即佛经中的鬼子母,传说生有五百子,逐日吞食王舍城中的童子,后经独觉佛点化,成为祐人生子之女神。然而壁画给人以阴森的感觉。因为太子不在了,堂内无烛(古时深殿,白日亦燃烛),帷幕又闲张而无人挂起,蛛网尘封,阒然无人,这都给人产生一种阴森的感觉。堂内物品甚多,然而独于此画才突出其阴森,这当然有点明太子住地之意。但诗人不是无所谓而发的,温庭筠与太子李永有极其深厚的友谊,太子永因其母也就是文宗的德妃失宠,晚年被新得意的贤妃杨氏暗害而死。继而是太子永暴死。则这里在飞卿心理上产生阴森的,恐怕还正是壁画上的食人子的九子魔母,更有宫廷内的血腥斗争的恐怖这一层在内。而温庭筠也是因与太子亲近而受到株连、压制的。要不是杨妃很快也被杀,文宗的弟弟武宗继位,温庭筠的世交李德裕执政,恐怕连温庭筠的性命也是难保的了。这就是他一旦见到九子母的壁画时,不能不在心理上感受到蒙在这母子头上的、这因荒凉而产生的、出于政治原因的阴森之恐怖。

  他在太子堂前留连得太久了,出得门来,已是月上西墙,阶前的花影,在闲适的苏东坡看来,竟是如水荇空明,十分超然自适,虽然也可以说它是一种“凄美”。然而在温庭筠的眼里,这时月下花影,却是破碎的构不成美的意象。影随心生,说明他人出来了,而心情还没有从刚才阴森的意境中出来。所以这里的“细月”,一作“碎月”,也不要看成是一般的形容,而是他对于故人、家、国以及个人身世的混合的感觉。是凄凉而破碎的心理写照。

  这四句诗,无一不带感情,使人读来也如同身临其境。没有真挚的爱是写不出这血泪的文字的。刘熙载说得好。他说:“余谓诗或寓义于情而义愈至,或寓情于景而情愈深。此亦《三百五篇》之遗意也。”

  诗至此也就可以完了。然而诗人仿佛从刚才沉痛的心境中醒觉了似的。忽地想到了太子的生,“天上梦归”借用了汉刘邦与薄姬的故事,《汉书》载:“薄姬曰:‘昨夜梦苍龙据妾胸。’上曰:‘此贵征也,吾为汝成之。’遂幸,有身,生文帝。”“绣屏银鸭香蓊濛,天上梦归花绕丛”,写太子的生是在那样的一个温柔乡中,是天赐的宁馨儿,然而,曾几何时,其母被废,宜男花翻为后宫的贱草而被任意践踏了。只是可惜,文宗毕竟不是樱桃树,可以有成熟的“千子”任凭鸟们啄食,没了儿子,最后只好让位于五弟;虽非得已,毕竟还是孽由己作。贤明的太子死了,既然贤能不能得其位,甚至不能保全首领而让这些坏蛋如此猖獗下去,那么《后庭花》的歌声,也将会从这里兴起导致亡国的。最后这一段,看似与前段不相衔接,实际是为太子添上了光彩的一笔。从时间上说,是倒插入的,从思维来说,却正是逻辑的发展。前段是果,后段是因。现在许多电影,正是袭用了这种“闪回”的手法而使人最后完成思想的认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422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卢柔字子刚。少孤,为叔母所养”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卢柔字子刚。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柔尽心温清,亦同己亲。宗族叹重之。性聪敏,好学,未弱冠,解属文。司徒、临淮王或见而器之,以女妻焉。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58
  •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欹器满覆 【原文】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

    古诗文 2022年5月20日
    271
  • 《春日五首(其一)》

    秦 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 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 无力蔷薇卧晓枝。 这首七绝,以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见长。 春日大地,经过一夜细雨的滋润,春色更浓,各种花卉草木,千姿百态…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75
  • 文言文《大道之行也》参考译文

    文言文《大道之行也》参考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7
  • 《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

      《潼关怀古》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   山…

    古诗文 2022年11月12日
    54
  • 文言文讲授“六步法”

    文言文讲授“六步法”   文言文讲授“六步法”   如何使学生对文言文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认为可以采用“六步法”,即一看、二听、三找、四讲、五读、…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5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