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翻译赏析

  《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全文如下:

  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别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谁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前言】

  《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此词为公元1084年(元丰七年)冬作者至高邮与秦观相会后,于淮上饮别之词。词中反映了苏、秦两人的深挚情谊。

  【注释】

  ⑴虞美人: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古代词开始大体以所咏事物为题,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后即开始名为调名即词牌。《虞美人》即是如此。[2]

  ⑵长淮:指淮河。

  ⑶隙月:(船篷)隙缝中透进的月光。

  ⑷汴水:古河名。唐宋时将出自黄河至淮河的通济渠东段全流统称汴水或汴河。

  ⑸西州:古建业城门名。晋宋间建业(今江苏南京)为扬州刺州治所,以治事在台城西,故称西州。《晋书·谢安传》谓安死后,羊昙“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不觉至州门,左右白曰:‘此西州门。’昙悲感不已。”

  ⑹风鉴:风度识见,也指对人的观察、看相。这句意谓:谁使得秦观这样为我所赏识的优秀人才却被沦落、埋没。

  【翻译】

  饮别后归卧船中,只听到淮水波声,如拍枕畔,不知不觉又天亮了。从船篷缝隙中所见之残月是那么小。汴水无情,随着故人东去;而我却满载一船离愁别恨,独向西州。

  竹溪的花圃之间,你我曾经一同大醉,当日欢聚畅饮时的情谊胜过了别后的伤悲。你这样优秀的人才怎能会沦落、埋没在俗世中呢?想起此事,新的烦恼又不禁扰人而来。

  【鉴赏】

  此词为公元1084年(元丰七年)冬作者至高邮与秦观相会后,于淮上饮别之词。词中反映了苏、秦两人的深挚情谊。

  起二句,写淮上饮别后的情景。秦观厚意拳拳,自高邮相送,溯运河而上,经宝应至山阳,止于淮上,途程二百余里。临流帐饮,惜别依依。词人归卧船中,只听到淮水波声,如拍枕畔,不知不觉又天亮了。着一“晓”字,已暗示一夜睡得不宁贴。“隙月”,指船篷罅隙中所见之月。据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载,苏轼于冬至日抵山阳,十二月一日抵泗州。与秦观别时当在十一月底,所见之月是天亮前从东方升起不久的残月,故“窥人小”三字便形容真切。“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二语为集中名句。汴水一支自开封向东南流,经应天府(北宋之南京,今河南商丘)、宿州,于泗州入淮。苏轼此行,先由淮上抵泗州,然后溯汴水西行入应天府。流水无情,随着故人东去,而自己却载满一船离愁别恨,独向西行。“无情流水多情客”(《泛金船》),类似的意思,苏词中也有,而此词之佳,全“载一船离恨”一语。以水喻愁,前人多有,苏轼是词,则把愁恨物质化了,可以载船中,逆流而去。这个妙喻被后人竞相摹拟。李清照《武陵春》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声名竟出苏词之上。

  “西州”,龙榆生《东坡乐府笺》引傅注以为扬州,其实词中只是泛指西边的州郡,即东坡此行的目的地。

  过片二句,追忆当年两人同游的情景。公元1079年(元丰二年),东坡自徐州徙知湖州,与秦观偕行,过无锡,游惠山,唱和甚乐;复会于松江,至吴兴,泊西观音院,遍游诸寺。词云“竹溪花浦曾同醉”,当指此时情事。“酒味”,指当日的欢聚;“泪”,谓别后的悲辛。是年端午后,秦观别东坡,赴会稽。七月,东坡因乌台诗案下诏狱,秦观闻讯,急渡江至吴兴询问消息。以后几年间,苏轼居黄州贬所,与秦观不复相见。“酒味多于泪”,当有感而发。末两句故作反语,足见真情。“风鉴”,指以风貌品评人物。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四:“风鉴一事,乃昔贤甄识人物拔擢贤才之所急。”东坡对秦观的赏拔,可谓不遗余力。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东坡得读秦观诗词,大为惊叹,遂结神交。三年后两人相见,过从甚欢。后屡次向王安石推荐秦观。可见文人高士之友谊实非常人可比。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565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辛弃疾 书东流村壁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曾见,帘底纤纤月。旧恨…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61
  • 古诗杂诗三首·其二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王维〔唐代〕

    作者:王维 朝代:〔唐代〕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杂诗三首·其二译文及注释 杂诗三首·其二译文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请问您…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29
  • 辛弃疾――丑奴儿・近来愁似天来大

      丑奴儿·近来愁似天来大   宋代:辛弃疾   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个天。   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放在愁边。却自移家向酒泉。   …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63
  • 古诗《惠崇》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宋代:苏轼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46
  • “卢奕,黄门监怀慎之少子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卢奕,黄门监怀慎之少子也。与其兄奂齐名。谨愿寡欲,不尚舆马,克己自励。开元中,任京兆司录参军。天宝初,为鄠县令、兵部郎中。所历有声,皆如奂之所治也。天宝八载,转给事中。十一载,为御…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39
  • “风起竹间萤影乱,月明江上笛声多”的意思及名句赏析

    “风起竹间萤影乱,月明江上笛声多”这两句逸句是说,风乍起,翠竹摇动,竹间飞萤影乱;江上明月高照,传来阵阵悠扬悦耳的笛声。秋夜江上旅泊所见,风、竹、萤影,月、…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