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翻译赏析

  《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古诗全文如下: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前言】

  《霜月》是李商隐一首七言绝句,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想像为主,诗意境清幽空灵,冷艳绝俗。事本平常,景色也不过是月白霜清。夜寒秋凉。然而诗人将静景活写,栩栩然传达了一种生动而优美的景象。在此诗中颇可看出李义山诗之唯美倾向。

  【注释】

  ①征雁:大雁春到北方,秋到南方,不惧远行,故称征雁。此处指南飞的雁。

  ②无蝉:雁南飞时。已听不见蝉鸣。

  ③楼南:一作“楼台”。

  ④水接天:水天一色,不是实写水。是形容月、霜和夜空如水一样明亮。

  ⑤青女:主管霜雪的女神。《淮南子·天文训》,青女乃出,以降霜雪”。

  ⑥素娥:即嫦娥。

  ⑦斗:比赛的意思。

  ⑧婵娟:美好,古代多用来形容女子,也指月亮。

  【翻译】

  刚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我登上百尺高楼,极目远眺,水天连成一片。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妍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

  【鉴赏】

  此诗作年无考。冯《注》以为艳情诗。仅从文本看,诗写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静态描写,而借神话传说宛言月夜冷艳之美。首句以物候变化说明霜冷长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华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写超凡神女,争美竞妍。诗以想像为主,意境清幽空灵,冷艳绝俗。颇可说明义山诗之唯美倾向。

  秋天,草木摇落而变衰,眼里看到的一切,都是萎约枯黄,黯然无色;可是清宵的月影霜痕,却显得分外光明皎洁。这秋夜自然景色之美意味着什么呢?“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尽管“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可是冰肌玉骨的绝代佳人,愈是在宵寒露冷之中,愈是见出雾鬓风鬟之美。她们的绰约仙姿之所以不同于庸脂俗粉,正因为她们具有耐寒的特性,经得起寒冷的考验啊!

  写霜月,不从霜月本身着笔,而写月中霜里的素娥和青衣;青女、素娥在诗里是作为霜和月的象征的。这样,诗人所描绘的就不仅仅是秋夜的自然景象,而是勾摄了清秋的魂魄,霜月的精神。这精神是诗人从霜月交辉的夜景里发掘出来的自然之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混浊的现实环境里追求美好、向往光明的深切愿望;是他性格中高标绝俗、耿介不随的一面的自然流露。当然不能肯定这耐寒的素娥、青女,就是诗人隐以自喻;或者说,它另有所实指。诗中寓情寄兴,是不会如此狭隘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692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王安石《千秋岁引·秋景》

    王安石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82
  • 北京高中文言文的解题指导

    北京高中文言文的解题指导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69
  • 文言文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文言文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右骁卫大将军①长孙顺德②受人馈绢。事觉,太宗曰:顺德果能有益国家,朕与之共府库耳,何止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廷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

    古诗文 2022年11月27日
    84
  • 鹧鸪天·候馆灯昏雨送凉

    朝代: 作者:元好问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候馆灯昏雨送凉,小楼人静月侵床。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金屋暖,玉炉香。春风都属富家郎。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

    古诗文 2020年3月17日
    659
  • 杜审言《旅寓安南》阅读答案

    旅寓安南 杜审言 交趾殊风候,寒迟暖复催。 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 积雨生昏雾,轻霜下震雷。 故乡逾万里,客思倍从来。 1.请简要解说诗歌的中间两联是如何围绕首联来写的?(5分)…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71
  • 欧阳修文集――卷九十三・表奏书启四六集卷四

      ◎表状札子三十二首   【乞罢政事第一表〈治平四年〉】   臣某言:臣闻事君之节,虽尽瘁以为期;量力而行,有不能而则止。敢黩盖高之听,沥陈至悃之诚。臣某〈中谢。〉   伏念臣本…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7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