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翻译赏析

  《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古诗全文如下: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前言】

  《霜月》是李商隐一首七言绝句,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想像为主,诗意境清幽空灵,冷艳绝俗。事本平常,景色也不过是月白霜清。夜寒秋凉。然而诗人将静景活写,栩栩然传达了一种生动而优美的景象。在此诗中颇可看出李义山诗之唯美倾向。

  【注释】

  ①征雁:大雁春到北方,秋到南方,不惧远行,故称征雁。此处指南飞的雁。

  ②无蝉:雁南飞时。已听不见蝉鸣。

  ③楼南:一作“楼台”。

  ④水接天:水天一色,不是实写水。是形容月、霜和夜空如水一样明亮。

  ⑤青女:主管霜雪的女神。《淮南子·天文训》,青女乃出,以降霜雪”。

  ⑥素娥:即嫦娥。

  ⑦斗:比赛的意思。

  ⑧婵娟:美好,古代多用来形容女子,也指月亮。

  【翻译】

  刚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我登上百尺高楼,极目远眺,水天连成一片。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妍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

  【鉴赏】

  此诗作年无考。冯《注》以为艳情诗。仅从文本看,诗写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静态描写,而借神话传说宛言月夜冷艳之美。首句以物候变化说明霜冷长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华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写超凡神女,争美竞妍。诗以想像为主,意境清幽空灵,冷艳绝俗。颇可说明义山诗之唯美倾向。

  秋天,草木摇落而变衰,眼里看到的一切,都是萎约枯黄,黯然无色;可是清宵的月影霜痕,却显得分外光明皎洁。这秋夜自然景色之美意味着什么呢?“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尽管“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可是冰肌玉骨的绝代佳人,愈是在宵寒露冷之中,愈是见出雾鬓风鬟之美。她们的绰约仙姿之所以不同于庸脂俗粉,正因为她们具有耐寒的特性,经得起寒冷的考验啊!

  写霜月,不从霜月本身着笔,而写月中霜里的素娥和青衣;青女、素娥在诗里是作为霜和月的象征的。这样,诗人所描绘的就不仅仅是秋夜的自然景象,而是勾摄了清秋的魂魄,霜月的精神。这精神是诗人从霜月交辉的夜景里发掘出来的自然之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混浊的现实环境里追求美好、向往光明的深切愿望;是他性格中高标绝俗、耿介不随的一面的自然流露。当然不能肯定这耐寒的素娥、青女,就是诗人隐以自喻;或者说,它另有所实指。诗中寓情寄兴,是不会如此狭隘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692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送友人入蜀翻译赏析

      《送友人入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古诗词全文如下: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42
  • 黔之驴文言文翻译

    黔之驴文言文翻译   柳宗元最有代表性的是《三戒》,写了一组三篇寓言:《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作者把他们放在一起,冠名曰《三戒》,是有深刻含义的。下面是黔之驴文言…

    古诗文 2022年12月3日
    108
  •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朝代:魏晋 作者:阮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

    古诗文 2020年3月11日
    559
  • 高帝求贤诏原文、翻译及赏析

    高帝求贤诏原文、翻译及赏析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49
  • 文言文:与冉阳绝交书

    文言文:与冉阳绝交书   古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今有甘霖与冉阳绝交书。非敢仿其行事而辱其名耶,实乃情之所至,不得不发也。   语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与汝交…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48
  • 天净沙·春原文赏析

    天净沙·春原文赏析(精选4篇)      (元)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   阑干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   小桥流水飞红。      ①帘栊:带帘子的窗户…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3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