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翻译赏析

  《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古诗全文如下: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前言】

  《霜月》是李商隐一首七言绝句,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想像为主,诗意境清幽空灵,冷艳绝俗。事本平常,景色也不过是月白霜清。夜寒秋凉。然而诗人将静景活写,栩栩然传达了一种生动而优美的景象。在此诗中颇可看出李义山诗之唯美倾向。

  【注释】

  ①征雁:大雁春到北方,秋到南方,不惧远行,故称征雁。此处指南飞的雁。

  ②无蝉:雁南飞时。已听不见蝉鸣。

  ③楼南:一作“楼台”。

  ④水接天:水天一色,不是实写水。是形容月、霜和夜空如水一样明亮。

  ⑤青女:主管霜雪的女神。《淮南子·天文训》,青女乃出,以降霜雪”。

  ⑥素娥:即嫦娥。

  ⑦斗:比赛的意思。

  ⑧婵娟:美好,古代多用来形容女子,也指月亮。

  【翻译】

  刚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我登上百尺高楼,极目远眺,水天连成一片。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妍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

  【鉴赏】

  此诗作年无考。冯《注》以为艳情诗。仅从文本看,诗写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静态描写,而借神话传说宛言月夜冷艳之美。首句以物候变化说明霜冷长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华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写超凡神女,争美竞妍。诗以想像为主,意境清幽空灵,冷艳绝俗。颇可说明义山诗之唯美倾向。

  秋天,草木摇落而变衰,眼里看到的一切,都是萎约枯黄,黯然无色;可是清宵的月影霜痕,却显得分外光明皎洁。这秋夜自然景色之美意味着什么呢?“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尽管“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可是冰肌玉骨的绝代佳人,愈是在宵寒露冷之中,愈是见出雾鬓风鬟之美。她们的绰约仙姿之所以不同于庸脂俗粉,正因为她们具有耐寒的特性,经得起寒冷的考验啊!

  写霜月,不从霜月本身着笔,而写月中霜里的素娥和青衣;青女、素娥在诗里是作为霜和月的象征的。这样,诗人所描绘的就不仅仅是秋夜的自然景象,而是勾摄了清秋的魂魄,霜月的精神。这精神是诗人从霜月交辉的夜景里发掘出来的自然之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混浊的现实环境里追求美好、向往光明的深切愿望;是他性格中高标绝俗、耿介不随的一面的自然流露。当然不能肯定这耐寒的素娥、青女,就是诗人隐以自喻;或者说,它另有所实指。诗中寓情寄兴,是不会如此狭隘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699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卷九十二◎说七首

      【仁说】   孟子曰:“仁者如射,发而不中,反求诸身。”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鹄,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诸身…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65
  • 《新唐书·虞世南传》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余十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

    古诗文 2022年11月12日
    60
  • 《劝学》译文及赏析

    《劝学》译文及赏析   《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品,也是《荀子》一书开宗明义的第一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劝学》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劝学   作者: 荀况   君子曰:学…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71
  • 《虎丘》文言文

    《虎丘》文言文   虎丘去城可六七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57
  • 折桂令・西陵送别

    画船儿载不起离愁②,人到西陵,恨满东州③。 懒上归鞍,慵开泪眼,怕倚层楼④。 春去春来,管送别依依岸柳。 潮生潮落,会忘机泛泛沙鸥⑤。 烟水悠悠,有句相酬,无计相留。 注释①西陵:…

    古诗文 2022年5月24日
    193
  • 赵人患鼠

      【文言文】   赵人患①鼠,乞②猫于③中山④,中山人予⑤之猫,善⑥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⑦?”其父曰:“…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1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