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覆釜山僧翻译赏析

  《饭覆釜山僧》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端笏明光宫,历稔朝云陛。

  诏刊延阁书,高议平津邸。

  适意偶轻人,虚心削繁礼。

  盛得江左风,弥工建安体。

  高张多绝弦,截河有清济。

  严冬爽群木,伊洛方清泚。

  渭水冰下流,潼关雪中启。

  荷蓧几时还,尘缨待君洗。

  【前言】

  《饭覆釜山僧》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5卷第60首。这首诗以诗的语言,由形入神,形象地概括了作者这一类佛教徒修行习法、参禅悟道的情状,因而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注释】

  ①覆釜:山名。有此名之山,不止一座。王维所指,疑在长安,然未详所在。饭僧:即斋僧。请僧人应供。覆釜山僧:覆釜山的僧人,具体为何人,亦已不可考。

  ②磬:为铜体钵形的法器。法会或诵经时,作为起止之节。有大、小之分。

  ③悟:与“迷”之相对,生起真智,反转迷梦,觉悟真理实相。寂:又作灭,涅槃之别称。乃指度脱生死,寂静无为之意。

  【鉴赏】

  该诗的前六句写晚年的兴趣、候僧、僧至等事,后八句写与客僧参禅悟道的情形。重点在后八句,绝妙之处也见于后八句。

  “藉草饭松屑”至“鸣罄夜方初”四句,写修行、习法。“松屑”,指松子、松实,它被修行者奉为果腹健体之妙物。南朝梁江淹《青苔赋》:“咀松屑从高想,奉丹经而永慕。”胡之骥注:“刘向《神仙传》曰:‘偓佺好食松实,能飞行,速如走马。以松子遗尧,尧不暇服,时受服者,皆至三百岁。’”凭草而坐,以松子为饭,确是既简朴又脱尘绝俗。肚腹之饥解决后,又进精神食粮。佛教徒们的精神食粮“道书”,亦即是各种佛家经典。“焚香看道书”,在氤氲香雾中慢慢咀嚼、品味佛理禅味,自是别具一番风味。而随着香雾的袅袅飘散,习法者慢慢进入了冥思苦想、“修心”“见性”的阶段,以至屋内点灯才知白天将尽。而随声声磬响,又一个修习时间到来了。这就是“燃灯昼欲尽,鸣磬夜方初”所描绘的场景。《遗教经》曰:“汝等比丘(僧人),昼则勤心,修习善法,无令失时。初夜后夜,亦勿有废,中夜诵经,以自消息”。王维等也自觉或不自觉地以此律己了。

  王维曾为禅宗惠能大师作碑铭,任侍御使出使南阳时遇惠能弟子神会宣扬禅宗心要,一见倾心,又与惠能再传弟子马祖道一深有交情。禅宗的思想对王维影响极深。就禅宗思想而言,其“修行”不在乎出家、在家,而不像传统佛教那样讲究出家修行。其参禅则重在“修心”、“见性”,而不必像传统佛教那样讲究念佛、坐禅等等。禅宗认为:佛即在自性中,求佛不能到外边去求,只能向自己心中寻求。成佛只能靠自己的觉悟。只要除却妄念,拨去云雾,自识本心,直见本性,即可见性成佛。“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佛。”(《坛经》法海本)如果将这些和王维的诗对照着读的话,就会看到,“藉草饭松屑”四句,是禅宗弟子参禅状态的绝妙写照。

  全诗结尾四句,写悟道。“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馀”两句,描绘了悟得静寂的真谛后全身心解脱束缚的那种极乐感觉,展现了禅宗弟子悟道时的“顿悟”境界。“一悟”之“一”,有的本子作“已”,其实只要稍为考察,即可知应以“一”为是。用“一”字,两句诗就不仅表现出了参禅人悟道之时那出乎意料的、按捺不住的喜悦,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出色地再现了“顿悟”境界。“已”则没有这种含蕴。“顿悟”是禅宗的重要思想,所谓“顿悟”,也就是说,成佛不一定要长期修习,而在于刹那间的领悟。只要一旦领悟即突然觉悟佛性便可成佛。“迷来经累劫,悟则刹那间”,“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即佛”(《坛经》法海本)。王维于此,是深有所得的。

  “思归何必深,身世犹空虚”两句,是留客的话。何必多想回去之事呢?这世界,这身体,都是虚幻的。这又是一层悟境。佛教认为,宇宙万物都是地、水、火、风这四大元素及其表现出来的坚、湿、暖、动四大性能暂时聚合生成的,因此也没有一样是永恒不变的。四大合则生,四大散则灭。并且,即使是合则生时,调合之四大也不是在固定的,而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动。后一分钟的物和我并非是前一分钟的物和我,因而四大皆空。世界的一切都是虚幻的,人也是虚幻的。寻常留客的话竟不失佛法之精要,两者融合得又是那样的天衣无缝,由此也可见王维悟道之深,诗法之妙。王维曾赞扬惠能大师:“举手举足,皆是道场,是心是性,同归性海。”他自己也可说是臻此境界了。

  佛教徒的生活,也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佛教蓬勃发展的年代更是如此。王维生活的年代,正是佛教兴盛之时。反映佛教徒生活的文艺作品,常有其不朽之处。王维此诗,以诗的语言,由形入神,形象地概括了作者这一类佛教徒修行习法、参禅悟道的情状,因而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707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前出塞九首·其六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古诗文 2020年3月18日
    663
  • 《后汉书·邓寇列传第六》“邓训字平叔,少有大志”阅读答案及翻译

    邓训字平叔,少有大志。显宗即位,初以为郎中。训乐施下士,士大夫多归之。 建初三年,上谷太守任兴欲诛赤沙乌桓,乌桓怨恨谋反,诏训将黎阳营兵屯狐奴,以防其变。训抚接边民,为幽部所归。六…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78
  • 陆游――幽居初夏

      幽居初夏   宋代: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65
  • 文言文《少年游》赏析

    文言文《少年游》赏析   少年游   点评:清宵游乐归来,馀兴未已。词人感到,生活中还是有值得回味的事儿的。在王国维词中,颇有这种峻爽豪宕之作。下半阕情境俱佳。1905年作于苏州。…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62
  • “门枕碧溪冰皓耀,槛齐青嶂雪嵯峨。”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门枕碧溪冰皓耀,槛齐青嶂雪嵯峨。”这两句是说,门枕着碧绿的溪水,山间的冰经太阳一照发出洁白的光亮,照在溪水之上;栏干与青嶂齐高,远处更高的山峰上,仍然是积…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80
  • 文言文《史蝤尸谏》原文及翻译

      卫灵公之时,蘧伯玉贤而不用,弥子瑕不肖而任事。卫大夫史蝤患之,数以谏灵公而不听。史蝤病且死,谓其子曰:“我即死,治丧于北堂。吾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是不能正君也,生不能正君者…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5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