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台览古》翻译赏析

  《苏台览古》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前言】

  《苏台览古》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描写了姑苏台的今昔变化,突出了春光依旧,而穷奢极欲的帝王已无处寻觅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昔盛今衰的感慨之情。全诗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旨意遥深,感人肺腑。

  【注释】

  ⑴苏台:即姑苏台,故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览:观览。

  ⑵旧苑:指苏台。苑:园林。

  ⑶菱歌:东南水乡老百姓采菱时唱的民歌。清唱:形容歌声婉转清亮。

  ⑷西江:指长江,因其在苏州西,故称。

  ⑸吴王宫里人:指吴王夫差宫廷里的嫔妃。

  【翻译】

  山上荒台与残破的宫墙对着新绿的杨柳,山下采菱人的歌声中一派春光锦绣。当日这里的欢歌盛舞何处去寻?只有那曾照吴王宫里人的西江月依然如旧。

  【赏析】

  此诗兴由“苏台览古”而起,抒发古今异变,昔非今比的感慨,则今日所见之苑囿台榭,已非昔日之苑囿台榭;今日苑囿台榭的杨柳青青,无边春色,不仅令人想起它曾有过的繁华,更令人想起它曾经历过的落寞。起句的“旧苑荒台”,以极衰飒之景象,引出极感伤的心境;而“杨柳新”,又以极清丽的物色,逗引起极愉悦的兴会。前者包含着属于历史的巨大伤痛,让人不由去作深沉的反省;后者又显示出大自然无私的赐予,召唤着人们去追求、去享受、及时行乐。

  第二句,继续对这种感受作进一步烘托。由柳岸湖中传来一曲曲悠扬悦耳的江南小调,更为这人世间不尽的春花春月增添了无限的柔情蜜意。不胜,犹不尽。“不胜春”三字,似乎将人们的欢乐推向了极致。但此时此刻,正是这些歌声,勾引起诗人的无限怅惘:昔日的春柳春花,吴王的骄奢,西子的明艳,以及他们花前月下的歌舞追欢,馆娃宫中的长夜之饮,都不断在诗人的脑海中盘旋浮动,使诗人躁动不安。由此,引出了三四两句。这是经由“旧苑荒台”逗引起的情感体验的进一步升华。人间没有不散的筵席,物是人非、江山依旧,昔日苏台富丽堂皇,歌舞升平,今天只剩下那斜挂在西江之上的一轮明月了。这两句景色凄清,情感古今,以含蓄不尽的言外之意,味外之旨,使读者的情感体验产生了新的飞跃。永恒的西江明月和薄命的宫中美人,作为一组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语境,旨意遥深,感人肺腑。

  此诗一上来就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事的变化,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后面紧接以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旧,岁岁常新,以“新”与“旧”不变,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做鲜明的对照,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一句之中,以两种不同的事物来对比,写出古今盛衰之感,用意遣词,精练而自然。次句接写当前景色,而昔日的帝王宫殿,美女笙歌,却一切都已化为乌有。所以后两句便点出,只有悬挂在从西方流来的大江上的那轮明月,是亘古不变的;只有她,才照见过吴宫的繁华,看见过像夫差、西施这样的当时人物,可以做历史的见证人罢了。

  这首诗所表述的不仅有古今盛衰的历史喟叹,而且有执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因为,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总是在不断追求着自由自在,追求着超越解脱。但是,这种渴望与追求常常难以实现,人就常常难免陷入一种痛苦绝望的境地。古今贤愚,莫不如此,英雄美人,无一例外。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725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顾炎武《文章繁简》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文章繁简     [清]  顾炎武 韩文公作《樊宗师墓铭》曰:“维古于辞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后皆指前公相…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63
  • 高中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高中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高中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学好文言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对学生了解中国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学习文言文呢…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57
  • 戏赠梦得兼呈思黯――白居易诗词全集

    戏赠梦得兼呈思黯 [唐] 白居易 霜鬓莫欺今老矣,一杯莫笑便陶然。 陈郎中处为高户,裴使君前作少年。 顾我独狂多自哂,与君同病最相怜。 月终斋满谁开素,须拟奇章置一筵。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92
  • 娄师德雅量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娄师德雅量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武后)以夏官侍郎娄师德同平章事①。师德宽厚清慎,犯而不校②。与李昭德俱入朝,师德体肥行缓,昭德屡待之不至,怒骂曰:“田舍夫③!”师德徐笑曰:“…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136
  • “李峤,字巨山,赵州赞皇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李峤,字巨山,赵州赞皇人。早孤,事母孝。为儿时,梦神人遗双笔,自是有文辞。二十擢进士第,始调安定尉。举制策甲科,迁长安。时畿尉名文章者,骆宾王、刘光业,峤最少,与等夷。稍迁给事中。…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72
  • “夏翁,江阴巨族”阅读答案及翻译

    夏翁,江阴巨族。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及归,阅债籍,此人乃…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11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