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行望夷宫中鹿为马》翻译赏析

  《桃源行·望夷宫中鹿为马》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安石。其全文如下: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因相问。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前言】

  王安石的这首《桃源行》发挥了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故事,其中把造成秦末之乱的原因概括为赵高“指鹿为马”和秦始皇修长城。诗人也像陶渊明一样,通过对桃花源的描写,寄托了希望和平与安宁的社会理想。

  【注释】

  ⑴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歌行”。

  ⑵望夷宫:秦国宫名。鹿为马:指鹿为马。

  ⑶商山翁:指商山四皓。

  ⑷薪:柴火。

  ⑸漾舟:泛舟。

  ⑹世上:指渔人。

  ⑺山中:指桃源中人。

  ⑻长安:西汉的首都,这里泛指中原故国。吹战尘:指发生战乱。

  ⑼重华:即舜,名重华,为传说中上古时代的贤君。宁:岂。

  【翻译】

  望夷宫里在指鹿为马,秦人多半死在长城脚下。逃避乱世的不仅是商山四皓,也有桃花源里的种桃人家。到此地种桃度过了多少冬春,采桃花吃桃实桃枝可作柴薪。子孙在这里生活与世隔绝,虽有父子却不分君臣。渔郎荡着船不知远近,在桃花深处相见吃惊地彼此相问。世上人怎记起古代有秦,山中人怎料到如今是晋。听说长安又吹起战尘,春风中回首往事泪下沾巾。虞舜一去怎能再得,天下纷纷又历遭多次似秦末之战祸。

  【鉴赏】

  自晋末陶渊明创作了一篇《桃花源记并诗》之后,历代文人歌咏桃花源之事的篇什便层出不穷。王安石的《桃源行》就是利用这个传统题材加以发挥,凭着自己的想象,作了一番再创造。全诗一反历来桃源诗以景象描写为主的传统,主要由议论出之。更洗削神仙氛围,而着眼于历史的兴亡。既表达了对乱世的不满,又道出了对淳朴平等社会的向往,反映出作者致君尧舜的理想,充分体现了政治家的诗作特点。

  此诗开头四句意在典出桃花源的来历。诗一赵高的指鹿为马说明秦时的朝政昏暗,大权旁落,黑白颠倒,是非混淆;又以修筑长城而人民死者枕藉,表明了民不堪命。下面引出桃源避世的叙述。“此来”四句描写桃花源中与世隔绝、平静安逸、没有等级、没有压迫的社会生活。“渔郎”以下四句写渔人误入桃源及于桃源中人彼此感叹人世变幻的情景。最后四句借桃源中人之口,感叹天下纷扰不安,太平盛世一去不返。最后一句,不仅有感于改朝换代的沧桑之变,而且隐含历代的君主统治都与残酷短命的嬴秦相类似的意思,与开头二句遥相呼应,反映出作者致君尧舜的高远理想,故全诗的意义也就超出了歌咏桃花源的范围,而富有强烈的现实精神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730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庄周梦蝶

      《庄周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 文言文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226
  • 重阳节的诗句是什么

    重阳节的诗句是什么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节的诗句   1、…

    古诗文 2022年12月27日
    61
  • 文言文的修辞手法

    文言文的修辞手法   文言文的修辞和现代汉语的修辞一样,都是在特定的情况下,為了把话说得更好一些,说得更得体一些,说得更為有趣一些。中学课本中的文言文主要运用了以下一些修辞方法: …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51
  • 《新五代史·梁臣传》“康怀英,兖州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康怀英,兖州人也。事朱瑾为牙将,梁兵攻瑾,瑾出略食丰、沛间,留怀英守城,怀英即以城降梁,瑾遂奔于吴。太祖得怀英,大喜。后从氏叔琮攻赵匡凝,下邓州。梁兵攻李茂贞于岐,以怀英为先锋,至…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78
  •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整理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整理   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2…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67
  •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古诗原文及鉴赏

         这首诗篇法圆紧,句法精警。中间两联全从“物候新”三字衍出,写早春物候,从春朝著笔,曙光到来之际先见云霞,故上句云:“云霞出海曙”;梅花柳叶乃早春物候,因春天的到来,气候由…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10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