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点绛唇台上披襟》的翻译赏析

  《点绛唇·台上披襟》作者为宋朝诗人周邦彦。其古诗全文如下:

  台上披襟,快风一瞬收残雨。柳丝轻举。蛛网黏飞絮。

  极目平芜,应是春归处。愁凝贮。楚歌声苦。村落黄昏鼓。

  【赏析】

  此词和《少年游》当系同时。清真从庐州教授转荆州,次年三十五岁。《少年游》词云:“南都石黛扫晴山,衣薄耐朝寒。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而今丽日明如洗,南陌煖雕鞍。旧赏园林,喜无风雨,春鸟报平安”。龙沐勋《清真词叙论》称他“教授庐州,旋复流转荆州,佗傺无聊,稍捐绮思,词境亦渐由软媚而入于凄惋。例如《少年游》(荆州作)……看似清丽,而弦外多凄抑之音。”这里,实际上是清真词风在到荆州之后有了改变,从绮艳变为清丽。这首词表现得更为突出。词一起即有人物出现,“台上披襟”,当系作者自已。这时是“快风一瞬收残雨”,眼前风光就是如此。风而言“快”,雨而称“残”,一眨眼间换了景象,是快镜头。

  但是这一刹那间过后,触目是“柳丝轻举”,这是一般春景写法,而“蛛网黏飞絮”,则细致入微。春天晴空中常有游丝飘浮,柳絮则似飞舞雪花,这两件景物都是捉摸不定的,同样飘荡的,而 “蛛网黏飞絮”,两个飘荡的东西联系在一起了。非细心人观察不到,非有心人不能知其别有怀抱。周邦彦曾叹息“荆江留滞最久”(《齐天乐》),这当然是借蛛网(也即游丝)、飞絮来隐喻己身之漂泊不定的。上片是起一句写动作,三句写景,景中皆有情。下片首句“极目平芜”,是承上片首句“台上披襟”而来,是纵目遥望,是真景,然后设想着春之归处,则是虚象,一实一虚,兴意无穷。但漂泊之人再也忍受不住了,点出“愁”字,而又呆呆地站着、望着,是“愁凝伫”。词意陡转,而笔力千钧。站着、望着还没有完,又加上听着,从愁到苦,是“楚歌声苦,村落黄昏鼓。”听歌本为作乐,而是闻楚声不乐而苦,是反衬写法。犹未完了,再添上一句“村落黄昏鼓”,这句写景物色声,是单纯写景吗?当然不是。村落本是静境,黄昏点明令人愁苦的时光,一“鼓”字,又是音响动人,当然更延续了“楚歌声苦”。

  这首词,有时明快,有时凝重,而意绪之翻腾,声情之转折,实具有沉郁顿挫之妙,周邦彦的词风当是以在荆州时为转折点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730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循吏列传文言文习题

    循吏列传文言文习题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2
  • 孟子《学弈》原文及译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选…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82
  • 文言文《廉颇蔺相如列传》通假字知识点

    文言文《廉颇蔺相如列传》通假字知识点   高考语文复习:语文文言文通假字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板:同“版”;字版。名词。…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63
  • 《双调水仙子梦觉》原文及赏析

      【原文】   双调·水仙子·梦觉(唤回春梦一双蝶)   乔吉   唤回春梦一双蝶,忙煞黄尘两只靴。   三十年几度花开谢,熬煎成头上雪。   海漫漫谁是龙蛇?   鲁子敬能施惠…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54
  • 戴名世《穷鬼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穷鬼传 戴名世①         穷鬼者,不知所自起。唐元和中,始依昌黎韩愈。,愈久与之居,不堪也。为文逐之,…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59
  • 《活板》 原文及翻译

    活板板印书籍①,唐人尚未盛为之②。五代③时始印五经④,已后⑤典籍⑥皆为板本⑦。庆历⑧中,有布衣⑨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⑩,每字为一印(11),火烧令坚(12)。先…

    古诗文 2022年5月19日
    15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