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点绛唇台上披襟》的翻译赏析

  《点绛唇·台上披襟》作者为宋朝诗人周邦彦。其古诗全文如下:

  台上披襟,快风一瞬收残雨。柳丝轻举。蛛网黏飞絮。

  极目平芜,应是春归处。愁凝贮。楚歌声苦。村落黄昏鼓。

  【赏析】

  此词和《少年游》当系同时。清真从庐州教授转荆州,次年三十五岁。《少年游》词云:“南都石黛扫晴山,衣薄耐朝寒。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而今丽日明如洗,南陌煖雕鞍。旧赏园林,喜无风雨,春鸟报平安”。龙沐勋《清真词叙论》称他“教授庐州,旋复流转荆州,佗傺无聊,稍捐绮思,词境亦渐由软媚而入于凄惋。例如《少年游》(荆州作)……看似清丽,而弦外多凄抑之音。”这里,实际上是清真词风在到荆州之后有了改变,从绮艳变为清丽。这首词表现得更为突出。词一起即有人物出现,“台上披襟”,当系作者自已。这时是“快风一瞬收残雨”,眼前风光就是如此。风而言“快”,雨而称“残”,一眨眼间换了景象,是快镜头。

  但是这一刹那间过后,触目是“柳丝轻举”,这是一般春景写法,而“蛛网黏飞絮”,则细致入微。春天晴空中常有游丝飘浮,柳絮则似飞舞雪花,这两件景物都是捉摸不定的,同样飘荡的,而 “蛛网黏飞絮”,两个飘荡的东西联系在一起了。非细心人观察不到,非有心人不能知其别有怀抱。周邦彦曾叹息“荆江留滞最久”(《齐天乐》),这当然是借蛛网(也即游丝)、飞絮来隐喻己身之漂泊不定的。上片是起一句写动作,三句写景,景中皆有情。下片首句“极目平芜”,是承上片首句“台上披襟”而来,是纵目遥望,是真景,然后设想着春之归处,则是虚象,一实一虚,兴意无穷。但漂泊之人再也忍受不住了,点出“愁”字,而又呆呆地站着、望着,是“愁凝伫”。词意陡转,而笔力千钧。站着、望着还没有完,又加上听着,从愁到苦,是“楚歌声苦,村落黄昏鼓。”听歌本为作乐,而是闻楚声不乐而苦,是反衬写法。犹未完了,再添上一句“村落黄昏鼓”,这句写景物色声,是单纯写景吗?当然不是。村落本是静境,黄昏点明令人愁苦的时光,一“鼓”字,又是音响动人,当然更延续了“楚歌声苦”。

  这首词,有时明快,有时凝重,而意绪之翻腾,声情之转折,实具有沉郁顿挫之妙,周邦彦的词风当是以在荆州时为转折点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730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嘲鲁儒李白注音版及翻译

    “嘲鲁儒李白注音版及翻译”由文言文之家整理发布,欢迎阅读。 嘲鲁儒李白注音版 《 嘲cháo鲁lǔ儒rú 》 唐t&aacute…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04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思及全词赏析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几句。  青玉案·元夕 – 辛弃疾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92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文言文翻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文言文翻译   导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文章通过对“天时…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43
  • 李勉传文言文阅读

    李勉传文言文阅读   李勉,字玄卿,郑王元懿曾孙也。勉幼勤经史,长而沉雅清峻,宗于虚玄,以近属陪位,累授开封尉。时升平日久,且汴州水陆所凑,邑居庞杂,号为难理。勉与联尉卢成轨等,并…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72
  • 天净沙秋阅读解析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下列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___。   A.知否,知否?应是…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41
  • “郑善果,郑州荥泽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郑善果,郑州荥泽人也。祖孝穆,西魏少司空、岐州刺史。父诚,周大将军、开封县公。大象初,讨尉迟迥,力战遇害。善果年九岁,以父死王事,诏令袭其官爵。家人以其婴孺,弗之告也,受册悲恸,擗…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6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