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点绛唇台上披襟》翻译赏析

  《点绛唇·台上披襟》作者为宋朝诗人周邦彦。其古诗全文如下:

  台上披襟,快风一瞬收残雨。柳丝轻举。蛛网黏飞絮。

  极目平芜,应是春归处。愁凝贮。楚歌声苦。村落黄昏鼓。

  【赏析】

  此词和《少年游》当系同时。清真从庐州教授转荆州,次年三十五岁。《少年游》词云:“南都石黛扫晴山,衣薄耐朝寒。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而今丽日明如洗,南陌煖雕鞍。旧赏园林,喜无风雨,春鸟报平安”。龙沐勋《清真词叙论》称他“教授庐州,旋复流转荆州,佗傺无聊,稍捐绮思,词境亦渐由软媚而入于凄惋。例如《少年游》(荆州作)……看似清丽,而弦外多凄抑之音。”这里,实际上是清真词风在到荆州之后有了改变,从绮艳变为清丽。这首词表现得更为突出。词一起即有人物出现,“台上披襟”,当系作者自已。这时是“快风一瞬收残雨”,眼前风光就是如此。风而言“快”,雨而称“残”,一眨眼间换了景象,是快镜头。

  但是这一刹那间过后,触目是“柳丝轻举”,这是一般春景写法,而“蛛网黏飞絮”,则细致入微。春天晴空中常有游丝飘浮,柳絮则似飞舞雪花,这两件景物都是捉摸不定的,同样飘荡的,而 “蛛网黏飞絮”,两个飘荡的东西联系在一起了。非细心人观察不到,非有心人不能知其别有怀抱。周邦彦曾叹息“荆江留滞最久”(《齐天乐》),这当然是借蛛网(也即游丝)、飞絮来隐喻己身之漂泊不定的。上片是起一句写动作,三句写景,景中皆有情。下片首句“极目平芜”,是承上片首句“台上披襟”而来,是纵目遥望,是真景,然后设想着春之归处,则是虚象,一实一虚,兴意无穷。但漂泊之人再也忍受不住了,点出“愁”字,而又呆呆地站着、望着,是“愁凝伫”。词意陡转,而笔力千钧。站着、望着还没有完,又加上听着,从愁到苦,是“楚歌声苦,村落黄昏鼓。”听歌本为作乐,而是闻楚声不乐而苦,是反衬写法。犹未完了,再添上一句“村落黄昏鼓”,这句写景物色声,是单纯写景吗?当然不是。村落本是静境,黄昏点明令人愁苦的时光,一“鼓”字,又是音响动人,当然更延续了“楚歌声苦”。

  这首词,有时明快,有时凝重,而意绪之翻腾,声情之转折,实具有沉郁顿挫之妙,周邦彦的词风当是以在荆州时为转折点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740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新课标八年级文言文通假字一览

    新课标八年级文言文通假字一览   八年级(上册)   16、便要还家要(yāo)通邀《桃花源记》   17、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yǒu)同又《核舟记》   18、诎右臂支船诎(q…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70
  • 南唐书常梦锡传文言文原文

    南唐书常梦锡传文言文原文   常梦锡,字孟图,扶风人,或曰京兆万年人也。岐王李茂贞不贵文士,故其俗以狗马驰射博弈为豪。梦锡少独好学,善属文,累为秦陇诸州从事。茂贞死,子从伊袭父位,…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69
  •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意思翻译及赏析

    原文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305
  • 解书去县文言文翻译

    解书去县文言文翻译   导语:《陶潜传》,即记载陶渊明生平事迹的传记。《晋书》和《宋书》均有《陶潜传》,都对陶潜的生平、主要活动和文学作品进行了介绍,内容略有不同。而解印去县的故事…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51
  • 齐人攫金文言文翻译

    齐人攫金文言文翻译   齐人攫金比喻利欲熏心而不顾一切,出自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齐人攫金文言文翻译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原文】   昔齐…

    古诗文 2022年12月3日
    58
  •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意思翻译及赏析

    原文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45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