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潼关崤函称地险翻译赏析

  《入潼关·崤函称地险》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世民。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

  霜峰直临道,冰河曲绕城。

  古木参差影,寒猿断续声。

  冠盖往来合,风尘朝夕惊。

  高谈先马度,伪晓预鸡鸣。

  弃繻怀远志,封泥负壮情。

  别有真人气,安知名不名。

  【前言】

  《入潼关》是唐太宗在潼关有感而发写的一首气势磅礴的诗,是对爱妃徐惠所写《秋风函谷应诏》的应和。该诗被选入《全唐诗》的第一卷第十首。全诗共七联。分为两个层次,前写景,后抒情。前半部分叙写作者冬日入潼关时的所见所闻,描写出了潼关的地理形势和历史地位。

  【注释】

  ①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县境。

  ②崤函:崤山又称崤谷,是函谷的东端,故函谷也称崤函。

  ③襟带:如襟如带,比喻地形位置的回互接近。

  ④“高谈”句:宋人儿说,持“白马非马”论而折服齐稷下之辩者。后乘白马过关,则不得不交纳马税。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⑤“伪晓”句:战国时,孟尝君食客中有鸡鸣狗盗之技者,曾在函谷关伪作鸡鸣,使之过关脱险。见《史记·孟尝君列传》。

  ⑥弃繻:繻是古时用帛制成的出入关卡的凭证。西汉终军年十八入长安言事,经渔关时弃繻而入,表示志在显通,后果成功。见(汉书》本传。

  ⑦封泥:用一丸泥可以封死,比喻地势险要,极易扼守。语出(东观汉纪·载记·隗嚣)。是咏函谷关的典故。

  ⑧真人气:《列仙传》记载,函谷“关令尹喜,周大夫也,善内学,老子西游,先见其气,知真人当过,物色而遮之,果得老子,与俱之流沙”。

  ⑨不名:汉代麒麟阁功臣图像,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但奉汉宣帝旨意,对霍光只称“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不署其名。详《汉书·苏建传》附《苏武传》。后来就用这一典故称美功臣受到特殊宠遇。

  【翻译】

  人常说崤函地势险要,(放眼望去)两座京城就环绕在如襟带的地形中,土塬之上已是白雪皑皑,冰冻的黄河绕过潼关古城。道路两旁的古木林高高低低,猿猴的啼叫声连绵不绝,潼关往来的车马从不停息,路面上风尘滚滚。一路骑马高谈,回忆起曾经的峥嵘岁月,天将亮未亮,城中的鸡鸣声传到了耳边。好男儿就该有弃繻赴边疆的远大志向,好男儿就该有为朝廷据守边关的壮志豪情,老子在《道德经》中所阐述的道理,又有几个人能够讲说明白呢。

  【鉴赏】

  《入潼关》全诗共七联。分为两个层次,前写景,后抒情。在写法上,这首诗写现实和咏古相结合,借咏古而舒情,尤显得质朴浑厚。

  《入潼关》前半部分叙写作者冬日入潼关时的所见所闻,描写出了潼关的地理形势和历史地位。从河南崤山、函谷关到陕西潼关这一段,70多公里蜿蜒在山间的道路,两边高中间低像盒子一样,所以称为函谷。函谷的东头,叫做函谷关,西头,就是潼关。函谷关,潼关一线道路狭窄,仅仅容一辆车通过,险要的地形直接关系着两京的安危(这里的两京是指,东京洛阳,西京长安)。时至初冬,临近路边的土塬之上已是白雪皑皑,冰冻的黄河环绕潼关古城,从道路两旁高高低低的古木林中传出断断续续的猿猴啼叫。

  “冠盖往来合,风尘朝夕惊。”是讲潼关是进出长安的必经之路,各地官员及前往长安的学子常在此处聚集,潼关车马不绝,不时惊起风尘。唐朝的潼关是交通要塞,过往行人很多,很繁华。

  “高谈先马度,伪晓预鸡鸣”是讲太宗进入潼关时的情景,太宗兴致过潼关时豪情万丈,内心激动,骑在马上与随行官员高谈阔论,作者回忆往昔峥嵘岁月,内心是非常激动的。在不知不觉中,前面的先头部队已经到达潼关塬上了,这个时候,天还没有大亮,站在潼关城上可以听到鸡叫的声音。

  诗歌后两联用了两个典故,借典故抒发作者的感情。

  “弃繻怀远志”是讲“终军弃繻”的故事,“繻”是古时用丝织品做成的出入关的通行证,上面写有字,过关时一撕两半,门卫手拿一半,过关的人拿着另一半,再次过关的时候,将两半相对,如果相合,就可以放行。这个故事是讲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颁布诏书招纳天下贤才。当时济南有一名叫终军的人才华横溢,一天,他从济南步行赶往长安,行至函谷关的时候,关吏验过他的通行证后,又交还给他。他扔掉通行证就走。关吏笑他说:“你不要通行证,再回关时怎么通过”。终军回答:“大丈夫过关图个功名,以后就不再用这一般人用的通行证”。后来,终军果然得到了汉武帝重用,任命他为外交大使平定广西一带的叛军。再过函谷关的时候,还是那个当时嘲笑他的关吏一眼就认出了他,说“这就是当年扔掉通行证过关的孩子”,终军的部下大声纠正说:“这是出使广西的大臣,不许胡说。”那个关吏目瞪口呆,没想到这个人真的成事了,急忙下跪行礼,将终军护送出函谷关。不幸的公元前112年广西再次发生发动叛乱。一个叫吕嘉的叛军头子杀害了终军,终军遇害时,才20多岁,人们都感到很惋惜,称他为“终童”。以后,灵宝人教育孩子经常说:“要长进,学终军”、“有才能,当终童”作者将这个故事一方面赞扬终军远大的志向,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作者雄才大略,远大的抱负。“封泥”常来比喻据守雄关。这句诗的大意是:“少年当有弃繻的远大志向;以及为朝廷据守边关的壮志豪情。”

  最后一句“别有真人气,安知名不名”。别有真人气是讲“紫气东来”的故事(春秋末期,老子看到周王朝衰落,准备向西行进过隐居生活。公元前491年,函谷看门官吏尹喜,清早从家里出门,站在一个土台上看见东方紫气腾腾,霞光万道,这是天象奇景,尹喜很高兴,手舞足蹈,大声呼喊”有一股紫气从东而来,必有圣人通过”。紧忙下令手下人清扫街道,迎接圣人,过了一会,果然有一个老人银发飘逸,气宇轩昂,倒骑青牛向关门走来(这位老人,就是老子)。尹喜急忙率领手下上前迎接,报告完姓名后,邀请老子在函谷关住一段时间,老子很高兴就答应下来,在函谷关老子写下了著名的《道德经》。以后,函谷关一带的春联常写“紫气东来”,流传至今,预示吉祥。)

  “别有真人气,安知名不名”是说,老子所阐述的事物发展的规律,又有几个明白人能说清楚呢?

  安知名不名,一方面是讲,李世民认为只有自己领悟了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说的道理,也就是治国之道,就是重在尊重规律,遵循规律。从另一方面,昔日老子从函谷关、潼关经过,使《道德经》流传千古,如今,李世民过潼关,也应该有所大有作为,他认为只有自己能掌控天下大势,能够成就千古帝业,这种舍我其谁的豪迈之气显示出不凡的王者风范。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3170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校人烹鱼》

    原文: 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①,子产使校人②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⑤曰:“始舍⑧之,圉圉③焉,少则洋洋焉⑥,悠然⑦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

    古诗文 2022年5月16日
    142
  • 巷伯原文翻译及赏析

    巷伯原文翻译及赏析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大甚!   哆兮侈兮,成是南箕。彼谮人者,谁适与谋。   缉缉翩翩,谋欲谮人。…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64
  •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翻译赏析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元稹。其古诗全文如下: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前言】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是…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45
  • 欧阳修文集――卷一○一・奏议卷五

      ◎谏院进札状十首   【论止绝吕夷简暗入文字札子〈庆历三年〉】   臣风闻吕夷简近日频有密奏,仍闻自乞于御药院暗入文字,不知实有此事否?但外人相传,上下疑惧。臣谓夷简身为大臣,…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70
  •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全诗翻译赏析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这两句“笑”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描绘出清明时节,桃花李花争相绽放的情态,与后文荒冢生愁形成鲜明对比(…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61
  • 《行香子·过七里濑》翻译及赏析

      《行香子·过七里濑》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全文如下: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8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