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宵月下有怀翻译赏析

  《秋宵月下有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

  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予复何为者,栖栖徒问津。

  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

  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亲。

  归来当炎夏,耕稼不及春。

  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涧滨。

  因声谢同列,吾慕颍阳真。

  【前言】

  《秋宵月下有怀》这是唐代孟浩然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凝视那一轮明月时的感怀,触景生情,流露出诗人心中的闲愁。

  【注释】

  ①沾:润湿。

  ②栖:栖息。

  ③帘:即竹帘,可以卷起,故称卷帘。

  ④杵:春米、捣衣用的棒槌。此用作动词,指捣衣。

  ⑤佳期:原指与佳人相约会,后泛指欢聚之日。

  ⑥望望:望了又望。

  ⑦伫立:久久站立。

  【翻译】

  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月光映上露珠晶莹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湿了一样。在如此美丽的月光下,寒鹊不知道该到哪里栖息,而萤火虫也不敢和月光争一点光亮,随着卷起的门帘飞进了房间。邻杵夜声急,而这个时候从邻居那边传来的杵声在寂静的秋夜里显得那么清晰急躁。现在回想,已是无言,唯有对着明月许愿:请在每个洒满月光的夜晚多停留片刻,因为每一滴月光,都带着我的思念。

  【鉴赏】

  第一,二句“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极为平淡的文笔勾勒出一幅孤清明月图,此时的明月很是寂静,甘心悬于秋空,也不霸道,只是将光彩照到晶莹的露水上,这不是一种炫耀,而是一种淡如水的关怀,就如诗人与明月有着一层微妙的关系。

  第三,四句“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飞”,这是极好的动态描写,惶诚惶恐的鹊仍没有找到自己的住处,而飞萤早巳随灯光飞人寻找它的寄托。这是对比的描写,在此写法之下,真切地感受到惊鹊的彷徨与恐惧,诗人正也如它,在众人欢聚的夜晚却不知何去何从,又得流连徘徊。

  而第五,六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更是加深了这一孤清的意境,在庭院中稀疏的树影中,在邻家急急的夜杵声中,他更显得形单影只,骨子深处的孤独更是无处逃逸,全部涌上心头,强烈而含蓄。

  于是诗人再也抑制不住,发出了第七句的“佳期旷何许”的感叹,以后便是最后一句的“望望空伫立”。冷清凄凉的庭院里,唯有他一人久久伫立、沉默,不愿离去。描绘了一幅凄凉幽冷的环境下,一人孤单只影远望的画面。

  通读整篇,发现并无任何用词新奇之处,但妙就妙在这意境的成功营造。诗人以流水般流畅的文笔,以“明月”“惊鹊”“寒影”等一组意象画出了一幅别样的孤清月夜图。徜徉其中,能清楚地看见他的思痕,触摸到他跳跃的文思,听到他的叹息。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3179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侠妇人》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侠妇人》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原文:   董国庆,字符卿,饶州人。宣和六年进土第,调莱州胶水簿。会北兵①动,留家于乡,独处官所。中原陷,不得归,弃官走村落,颇与逆旅主人相往来。怜…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70
  •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74
  • 徐邈字景山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徐邈字景山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太祖平河朔,召为丞相军谋掾,试守奉高令,入为东曹议令史。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沈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

    古诗文 2022年11月28日
    62
  • “瘐质,字行修,少而明敏”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瘐质,字行修,少而明敏。八岁诵梁世祖《玄览》等十赋,拜童子郎。开皇元年,除奉朝请,历鄢陵令,迁陇州司马。大业初,授太史令。立言忠鲠,每有灾异,必指事面陈。而炀帝性多忌刻,齐王谏亦被…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59
  • 《金史•韩玉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韩玉字温甫,其先相人,曾祖锡仕金,以济南尹致仕。玉明昌五年经义、辞赋两科进士,入翰林为应丰,应制一日百篇,文不加点。又作《元勋传》,称旨,章宗叹曰:勋臣何幸,得此家作传耶。泰和中,…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65
  • “陈韡,字子华,福州候官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陈韡(wěi),字子华,福州候官人。父孔硕,为朱熹、吕祖谦门人。登开禧元年进士第,嘉定十四年,辟京东、河北干官。韡谓:“山东、河北遗民,宜使归耕其土,给耕牛农具。然后括…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7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