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远·南陵水面漫悠悠》翻译赏析

  《寄远·南陵水面漫悠悠》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牧。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翻译】

  南陵的水面澄清,江水悠悠漫过,风吹得紧了,云变得轻了,秋天就要到了。正在客人内心孤寂回转的时候,那是谁家的女子在江边的楼上倚栏眺望呢。

  【鉴赏】

  这首诗收入《樊川外集》,题一作“南陵道中”。杜牧在文宗开成年间曾任宣州团练判官,南陵是宣州属县,诗大约就写于任职宣州期间。

  题称“南陵道中”,没有点明是陆路还是水程。从诗中描写看,理解为水程似乎切当一些。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漫悠悠”,见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一、二两句之间,似有一个时间过程。“水面漫悠悠”,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的景象。过了一会,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稀薄而轻盈,天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欲变秋”的“欲”字,正表现出天气变化的动态。从景物描写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来的相对平静变得有些骚屑不宁,由原来的一丝淡淡的孤寂进而感到有些清冷了。这些描写,都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遥望。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丽的图景,精神为之一爽,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但这幅图景中的凭楼而望的红袖女子,究竟是怀着闲适的心情览眺江上景色,还是象温庭筠词中所写的那位等待丈夫归来的女子那样,“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在望穿秋水地历数江上归舟呢?这一点,江上舟行的旅人并不清楚,自然也无法向读者交待,只能浑涵地书其即目所见。但无论是闲眺还是望归,对旅人都会有所触动而引起各种不同的联想。

  在这里,“红袖凭江楼”的形象内涵的不确定,恰恰为联想的丰富、诗味的隽永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似乎告诉我们,在一定条件下,艺术形象或图景内涵的多歧,不但不是缺点,相反地还是一种优点,因为它使诗的意境变得更富含蕴、更为浑融而耐人寻味,读者也从这种多方面的寻味联想中得到艺术欣赏上的满足。当然,这种不确定仍然离不开“客心孤迥”这样一个特定的情景,因此尽管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联想体味,但总的方向是大体相近的。这正是艺术的丰富与杂乱、含蓄与晦涩的一个重要区别。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3180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全词翻译赏析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出自晏几道《思远人》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48
  • 激活文言文教学的十化法

    激活文言文教学的十化法   一、文以载道的思化法   选入教材的古典文学作品是我国宝贵的文学遗产,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浩瀚的文学典籍中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较为完美统一的艺术珍…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2
  • 高考复习之古典诗词艺术手法赏析

    古典诗词艺术手法 1、直抒胸臆  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王昌龄) 2、融情于景  如:&ldq…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32
  • “柳恽字文畅,少有志行”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柳恽字文畅,少有志行。好学,善尺牍。与陈郡谢沦邻居,深见友爱。沦曰:“宅南柳郎,可为仪表。” 初,宋时有嵇元荣、羊盖者,并善琴,云传戴安道法。恽从之学,特穷…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70
  • 观棋自羞

    朝代:清代 作者:钱大昕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

    古诗文 2020年3月1日
    552
  • 韩愈《师说》练习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4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