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咏老见示翻译赏析

  《酬乐天咏老见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前言】

  《酬乐天咏老见示》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诗作。作者此诗中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人到老年虽然有人瘦、发稀、视力减弱、多病等不利的一面,也还有处事经验丰富、懂得珍惜时间、自奋自励等有利的一面。对此如果细致全面地加以思考,就能树立正确的老年观,就能从嗟老叹老的情绪中解脱出来,而有所作为。桑榆虽晚,还能放射出满天灿烂的霞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深为人们赞赏,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这首诗表达了刘禹锡对生死问题的清醒而乐观的认识,说明他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用唯物的态度积极对待人生。

  【注释】

  1、酬乐天:作诗酬答白居易。

  2、顾:念,指考虑。

  3、怜:怜惜,爱惜。

  4、带:腰带。

  5、频减:多次缩紧。

  6、冠:帽子。

  7、废书:丢下书本,指不看书。

  8、灸:艾灸,在穴位燃艾灼之。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

  9、随年:适应身老体衰的需要,这里指延长寿命。

  10、谙:熟悉。

  11、阅人如阅川:意谓阅历人生如同积水成川一样。语出陆机《叹逝赋》:“阅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世阅人而为世,人冉冉而行暮。”阅,经历。

  12、幸:幸运,引申为优点。

  13、下此:指改变对衰老的忧虑心情。下,攻下,等于说“解决”、“领悟”。此,指“顾老”,对衰老的忧虑和担心。

  14、翛然:自由自在,心情畅快的样子。

  15、桑榆:指桑、榆二星。太阳下到桑榆二星之间,天色便晚了,喻人至晚年。曹植《赠白马王彪》:“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16、霞:霞光,这里指晚霞。

  【翻译】

  人谁不顾虑要衰老,老了又有谁来对他表示爱怜?身体渐瘦衣带越来越要收紧,头发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会自己偏斜到一边。书卷搁置起来不再看是为了爱惜眼睛,经常用艾灸是因为年迈力衰诸病多缠。

  经历过的世事见多识也就广,接触了解的人越多观察起来更加一目了然。细细想来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对老的忧虑就会心情畅快无挂也无牵。不要说太阳到达桑榆之间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

  【鉴赏】

  刘禹锡和白居易晚年都患眼疾、足疾,看书、行动多有不便,从这点上说,他们是同病相怜了,面对这样的晚景,白居易产生了一种消极、悲观的情绪,并且写了《咏老赠梦得》一首给刘禹锡(字梦得):“与君俱老矣,自问老何如?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情於故人重,迹共少年疏。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馀。”

  刘禹锡读了白居易的诗,写了《酬乐天咏老见示》回赠:“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第一部分分头两句:“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意思是说:人谁不顾虑,不怕老,老了又有谁来怜惜你呢?下四句:“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意思是说:身体消瘦衣带常常紧缩,头发稀疏帽子便自动偏斜,为了爱惜眼睛而废弃书籍不读了,经常请医生调理、治疗,是为了延年益寿。这一部分是承接白居易原诗而来的,表示了对白居易的“咏老”思想情怀的回应,说明在对“老”的看法上颇有同感。读来极为亲切。

  后六句诗意思产生了巨大的转折,诗情一振而起,“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头两句“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是说人老了经历的事多,理解也深刻透彻,看人也像看山河一样,一目了然,有很深的洞察力。下两句“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思考深刻,浓缩着人生的精华;认识全面,充满着一种辩证思想;感情深挚,表达了诗人对老朋友的真情关爱和真诚劝勉。末两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桑榆,喻日暮。是说:不要说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而撒出的晚霞还可以照得满天彤红、灿烂无比呢!这里诗人用一个令人神往的深情比喻,托出了一种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3180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卷五十九◎奏议六首

      【乞相度开石门河状】   元?六年三月某日,龙图阁学士左朝奉郎知杭州苏轼状奏。右臣谨按《史记》秦始皇三十七年,东游至钱塘,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始皇帝以天下之力…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55
  • 古诗鉴赏: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赏析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一开头就用一个…

    古诗文 2022年9月29日
    117
  • 沁园春·观潮

    朝代:清代 作者:吴伟业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八月奔涛,千尺崔嵬,砉然欲惊。似灵妃顾笑,神鱼进舞;冯夷击鼓,白马来迎。伍相鸱夷,钱王羽箭,怒气强于十万兵。峥嵘甚,讶雪山中断,银汉…

    古诗文 2020年3月7日
    795
  • “贞观十一年,侍御史马周上疏曰”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贞观十一年,侍御史马周上疏曰:“汉、晋以来,诸王皆为树置失宜,不预立定分,以至于灭亡。人主熟知其然,但溺于私爱,故前车既覆而后车不改辙也。今诸王承宠遇之恩有过厚者臣之愚…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63
  • 与子俨等疏翻译|注释|赏析

      《与子俨等疏》是陶渊明在晋宋易代之际所写的一封家信。以下是文言文之家(www.wywzj.cn)整理的《与子俨等疏》文言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欢迎阅读。 文言文   告俨、俟、份、…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85
  •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

      原文:   贞观九年,岷州都督高甑生,坐违李靖节度,又诬告靖谋逆,减死徙边。时有   上言者:旧秦府功臣,请宽其过。太宗曰:“虽是旧劳,诚不可忘,然理国守法,事须画一;今若赦之…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6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