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宫春怨·西宫夜静百花香》翻译赏析

  《西宫春怨·西宫夜静百花香》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前言】

  《西宫春怨》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作者通过写西宫深夜的静与花香,描绘出美景缺无人欣赏的凄凉景色,体现了失宠妃子的怨与愁,隐含着自己不受重用的伤感。

  【注释】

  ⑴西宫:中国封建时代皇帝的妃嫔住的地方。

  ⑵百花:各种花的总称。百为约数。

  ⑶珠帘:用线穿成一条条垂直串珠构成的帘幕。

  ⑷恨:怨恨。

  ⑸云和:古代琴瑟一类乐器的代称。

  ⑹朦胧:物体的样子模糊,看不清楚。

  ⑺昭阳:宫殿名,曾为赵飞燕所居。这里指皇帝的居处。

  【翻译】

  这首诗以一个“春色恼人眠不得”的花月良宵为背景,描写一个被幽闭在深宫里的少女的一连串动作和意态,运思深婉,刻画入微,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并看到了她的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

  【鉴赏】

  诗的首句“西宫夜静百花香”,点明季节,点时时间,把读者带进了一个花气袭人的春夜。这一句,就手法而言,它是为了反衬出诗中人的孤独凄凉的处境;就内容而言,它与下文紧密衔接,由此引出了诗中人的矛盾心情和无限幽恨。作者的构思和用词是极其精细的。这里,不写花的颜色,只写花的香气,因为一般说来,在夜色覆盖下,令人陶醉的不是色而是香,更何况从下面一句看,诗中人此时在珠帘未卷的室内,触发她的春怨的就只可能是随风飘来的阵阵花香了。

  照说,在百花开放的时节,在如此迷人的夜晚,作为一个正在好动、爱美年龄的少女,竟然还没有就寝,早该到院中去观赏了,但她却一直把自己关在室内。这可能是她并不知道户外景色这般美好,更可能是有意逃避,为怕恼人的春色勾起自己心事,倒不如眼不见心不烦。可是,偏偏有花香透帘而入,使她又不能不动观赏的念头。诗的第二句“欲卷珠帘春恨长”,正是写她动念后的内心活动。这时,她虽然无心出户,倒也曾想把珠帘卷起遥望一番,但这里只说“欲卷”,看来并没有真的去卷。其实,卷帘不过举手之劳,问题是她为什么始而欲卷,终于不卷呢,该句内回答了这个问题。其原因为:不见春景,已是春恨绵绵,当然不必再去添加烦恼了。

  但如此良宵,美景当前,闷坐在重帘之内,又会感到时间难熬,愁恨难遣。诗的第三句“斜抱云和深见月”,就是诗中人决心不卷珠帘而又百无聊赖之余的举动和情态。看来,她是一位有音乐素养的少女,此时不禁拿起乐器,想以音乐打发时间、排遣愁恨;可是,欲弹辄止,并没有真个去弹奏,只是把它斜抱在胸前,凝望着夜空独自出神罢了。这一“斜抱云和”的描写,正如谭元春在《唐诗归》中所说,“以态则至媚,以情则至苦”。可以与这句诗合参的有崔国辅的《古意·净扫黄金阶》“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以及李白的《玉阶怨》“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这些诗句,所写情事虽然各有不同,但都道出了幽囚在深宫中的怨女的极其微妙、也极其痛苦的心情。

  诗的末句交待了她在月下凝望的是什么,又望到了什么。“朦胧树色隐昭阳”,就是她隔帘望见的景色。这一句,既是以景结情,又是景中见情。句中特别值得玩味的是点出了皇帝所在的昭阳宫。这与作者另一首《长信秋词》的结尾“卧听南宫清漏长”句中点出南宫的意义是相同的。它暗示诗中人所凝望的是皇帝的居处,而这正是她的怨情所指。但是,禁闭着大批宫人的西宫与昭阳殿之间隔着重重门户,距离本来就很遥远,更何况又在夜幕笼罩之中,诗中人所能望见的只是一片朦朦胧胧的树影而已。这时透过一层、深入一步的写法,写诗中人想把怨情倾注向昭阳宫,而这个昭阳宫却望都望不见,这就加倍说明了她的处境之可怜。

  沈德潜《说诗晬语》说:“王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陆时雍《诗镜总论》也说:“王龙标七言绝句,自是唐人《骚》语,深情苦恨,襞襀重重,使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这首《西宫春怨》是当之无愧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3193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文言文画龙的阅读题

    文言文画龙的阅读题   周璕①画龙   周璕,江宁人,善丹青②。康熙中,以画龙著名。   尝以所画张于黄鹤楼,标其价曰“一百两”。有臬司③某者,登楼见之,赏玩不置,曰:“诚须一百两…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7
  • 啸亭杂录文言文翻译

    啸亭杂录文言文翻译   啸亭杂录文言文 节选自《啸亭杂录》和《郎潜纪闻》,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啸亭杂录文言文翻译的更多详细内容吧!   啸亭杂录文言文翻译  原文:   年羹尧①镇西安…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153
  • 白居易-诗词《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71
  •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李颀《送魏万之京》全诗翻译赏析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译文]  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骊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54
  •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这两句流露了深沉的思乡之情——眼看今年春天又要过去,年复一年,岁月蹉跎。蜀地景色虽佳,但毕竟是异乡,归期…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130
  • 勉渝儿辈文言文翻译及启示

      《勉谕儿辈》是明朝·周怡创作的一篇文言文。 1、文言文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0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