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碛·黄沙碛里客行迷》翻译及赏析

  《过碛·黄沙碛里客行迷》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

  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

  【前言】

  《过碛》这首诗写诗人在一望无际的大沙漠上日夜西行时,眼前看到的景色、直觉中构成的印象、内心处触发的感受。主要表现了作者以景达情,表现出了作者心情低迷,有而不得的心情。

  【注释】

  ⑴碛:沙石地,沙漠。这里指银山碛,又名银山,在今新疆库米什附近。

  ⑵黄沙:指沙漠地区。唐刘长卿《送南特进赴归行营》诗:“虏云连白草, 汉 月到黄沙。”

  ⑶云天:高空。《庄子·大宗师》:“黄帝得之,以登云天。”直下低:往下低落。

  ⑷言:说。

  ⑸“行到”句:此沙漠当在安西节度使治所龟兹(今新疆库车)以东,故有此说。

  【翻译】

  异乡客子在黄沙碛里把路迷,四下张望只觉得云天向下低。只说是地到此尽天也到此尽,我已走到安西却还要再向西。

  【鉴赏】

  首句“黄沙碛里客行迷”,是写置身于荒漠中,不仅前路迷茫,心情迷惘,句中的这个“迷”字,与作者的另一首《宿铁关西馆》诗“乡遥梦亦迷”句中的“迷”字一起来看,可能还含有回首万里、归路亦迷的意思在内。下面一句“四望云天直下低”,就回应这一句,描写在广阔无限的沙漠中,四面远望,天地相接,云天低迷,而这一印象正引出和加重了行客的迷失心情。这个“低”,虽属视官的错觉,却是望中的实感。岑参所写的,是在西北高原上、浩翰沙漠中的特别鲜明、强烈的感受。诗的第三句“为言地尽天还尽”,又直承这第二句。正因远望中云天四垂,低与地连,所以进而觉得地到了尽头,天也到了尽头。“地尽”、“天低”重述了这一过碛时由直觉产生的印象。

  诗的末句“行到安西更向西”,宕开诗笔,另拓诗境,表现天地本自无边无涯,地外仍有地,天外仍有天,过了大漠还在向西方延伸,以见天地之末“尽”。

  岑参的边塞诗,常采用夸张的表现手法。这首绝句中所写的“云天直下低”、“地尽天还尽”,也带有夸张色彩。这种夸张,更形象、更逼真可感地表现了诗人在那样一个独特环境中所看到的独特景色、所产生的独特感受。

  岑参所写,则大都是实地见闻、亲身感受,以不同于一般边塞诗的面目出现,奇葩独放,异境别开,使人眼目为之一新。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3196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原文翻译与赏析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韵译】   只有远离故里外出做官之人,特别…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63
  • 曹刿论战练习

    1你能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吗?曹 刿 ( ) 又何间焉 ( ) 牺牲玉帛 ( ) 小信未孚 ( ) 夫战,勇气也( ) 望其旗靡 ( )2填写下列空白,检验自己对《左传》的了解。《…

    古诗文 2022年5月19日
    132
  • 韩信始为布衣时

      【文言文】   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尝从人乞食,人多厌之。尝从下乡亭长乞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床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20
  • “齐人蒯通,说韩信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①齐人蒯通,说韩信曰:“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韩信谢曰:&…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91
  • “郝士美,字和夫,兖州金乡”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郝士美,字和夫,兖州金乡-。父纯,字高卿,举进士、拔苹、制策皆高第,张九龄、李邕数称之。自拾遗七迁至中书舍人。处事不回,为宰相元载所忌。时鱼朝恩以牙将李琮署两街功德使,琮恃势桀横,…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60
  • 江神子恨别翻译赏析

      《江神子·恨别》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摧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7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